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核心项目成员离职,公司如何规避专利权属争议风险?| 柯律师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8-14 14:05:41

柯律师:

您好!

    我们是一家人工智能算法公司,目前已在多项涉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算法上进行了专利布局。当前有1名参与过上述核心项目的员工在离职后提出了多项专利申请,在处理员工离职交接时,应具体采取哪些措施,以有效规避专利权属争议风险?

林先生

//
杨先生:

林先生

您好,来信收悉。

根据《专利权法》第六条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员工离职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视为职务发明创造,而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因此,若员工离职后申请多项专利,专利发明的时间点与相关性是职务发明认定的关键要素。

为明晰员工专利申请与企业技术的关联程度,建议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明确约定双方是否为劳动关系、载明工作职责及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一定期限内相关技术成果的归属条款,以便在出现权属纠纷时能够证明员工的本职工作和诉争专利有关,或者证明员工能够接触到企业的技术成果。

更重要的是,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保密协议应具体载明保密事项,防止员工离职后泄露原单位的技术成果(包括将其申请为专利),对参与核心项目的技术人员设置合理的竞业期限。

其次,企业需强化技术信息隔离,通过权限管理、操作留痕等手段,限制非必要人员接触敏感技术数据,如源代码、图纸等。即使员工不直接参与研发,但也可能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并掌握产品供应商、技术协作方等相关技术信息,跳槽后为新雇主的技术研发提供了直接的便利条件,仍可能存在专利权属纠纷风险。

在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还应注意留存记录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包括邮件往来、工作报表等。这些材料在专利权属争议中也将成为重要的时间节点证据,帮助企业明确技术来源、研发过程及职务发明属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自身权益。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峰

柯律师信箱:

kelvshi2022@126.com

扬法律服务之帆

护科创奋楫之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