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不只是看戏!杨浦萌娃亲手让海派木偶“活”起来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14 10:49:41

近日,由杨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2025年杨浦区“儿童+艺术”公益夏令营——探秘海派非遗木偶戏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通过发挥“1+1+N+服务”儿童友好公共服务网络优势,活化利用城区文化资源,将美育融入儿童成长

百年非遗“活”起来

“儿童友好”暖起来

“哇!孙悟空的眼睛真的会动!”杨浦区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内,孩子们清脆的童声拉开了为期两天的“探秘海派非遗木偶戏课堂”的序幕。三十余名平均年龄六七岁的孩子,正围着上海木偶剧团的老师们,认真参与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险课。

“大家看,孙悟空的头、手、脚,每一处关节都由我们的演员用这几根杆子控制,而它的‘火眼金睛’,奥秘就藏在这根小小的机关线上。”随着木偶剧团老师的讲解和演示,一尊制作精美的齐天大圣杖头木偶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在孩子们面前眨眼、挥棒、翻跟头,引得大家掌声雷动。

对如今这些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孩子们来说,“木偶”或许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场夏令营的“探秘”之旅,要将这个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可触。

活动第一天,孩子们首先上了一堂生动的“木偶历史课”。从提线木偶到布袋木偶,从古代的祭祀起源到海派木偶独有的创新精神,老师们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为孩子们构建起非遗艺术的知识骨架。

最让孩子们激动的,是亲手“解密”的环节。他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那些平日里只能在舞台上远观的木偶,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轻轻拉动机关,体验“让木偶抬手”的奇妙。

“左手稳,右手转,木偶点头笑弯弯”,简单的口诀,让孩子们迅速掌握了基础的操控技巧。从台下的“小看客”到能与木偶“对话”的“小知音”,孩子们对这门古老艺术的理解,在亲手触摸和体验中迅速升温。

YOUNG剧场里不一YOUNG

 “小看客”变“创客”

第二天,活动来到极具现代艺术气息的YOUNG剧场“绿匣子”。这个焕新的文化新地标,凭借其开放、灵活的空间,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创客时间”——制作一个简易的布艺木偶。选颜色、画表情、做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童趣与巧思。不一会儿,一个个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小精灵”便在孩子们稚嫩的手中诞生了。它们有的咧着大大的笑脸,有的顶着俏皮的犄角,每一个都独一无二,都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投射。

本场活动在“绿匣子”剧场进行的集体表演工作坊迎来了高潮。孩子们手持自己的作品,排练着简单的舞蹈动作。他们起初还有些羞涩和混乱,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带动下,很快融入其中。

当音乐响起,近三十名孩子挥舞着手中的“小精灵”,五颜六色的绸带在灯光下飘扬,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他们不仅是海派木偶的“小小传承人”,更是赋予这门艺术新生命的“小小创想家”。

这场夏令营,收获的远不止一个亲手制作的木偶。一位家长在场边感慨道:“孩子平时比较内向,没想到今天在舞台上那么自信、那么快乐。这种艺术体验,比上十堂课都管用。”这份成长的喜悦,正是杨浦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最好回响。

从联动上海木偶剧团等专业社会力量,到活用YOUNG剧场等儿童友好场所,这场活动是杨浦区发挥“1+1+N+服务”儿童友好公共服务网络优势的缩影。

本场活动也体现出当公共文化空间真正为儿童“友好”开放,当孩子们被鼓励从旁观者变为创造者,儿童友好便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能被每个孩子触摸、感受,并从中汲取成长力量的温暖现实。

文字丨沈莹

图片沈莹

编辑丨奚宇轩 查艺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