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热线”期间,市房管局办公室、团工委结合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和12345热线“削峰斩尾”重点工作,组织市、区两级房管系统团干部、团员和青年到市962121物业服务热线呼叫中心进行岗位体验,在接听旁听热线的基础上,通过拨打先行联系电话,进一步了解市民群众“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有效增强解决市民诉求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切实解决好市民群众急难愁盼贡献青春力量。
市房地产交易中心 杨舒潮
近日,作为市交易中心的青年团员,我有幸参与了局团工委的“我当一名话务人员”实践锻炼活动。
带教老师向我介绍了962121的维修、咨询、物业类投诉和非物业类投诉等业务类型。在物业维修的业务之外,物业服务热线作为市房管局对接12345的桥头堡,还承担了先行了解居民反馈的诉求并转派到相应职能部门的任务。在先行联系的工作中,我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向市民拨打先行联系电话,补充了居民的诉求和反馈的情况。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话务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易与敬业,也体会到居民遇到的问题的急迫性和复杂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锤炼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坚守好为民服务的初心,为市民提供更加及时、优质的服务,使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地解决。
市房屋状况中心 李骁遥
参加962121物业夏令热线接听活动,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何运作。
接线员们以专业与温度搭建的沟通桥梁,让我深刻体会到物业服务的本质是“人”的工作。整个下午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乎不曾停歇,面对阳台漏水、白蚁防治、杂物堆积等棘手的问题和居民们因为需求之迫切而波动的情绪,接线员们始终保持着语音语调的平稳,像精密的仪器般同步完成三件事——左手快速敲击键盘记录诉求,右手翻查政策文件库,口中同步给出解决方案的时间表。这种专业素养背后,是接线员们对物业法规的烂熟于心,是对各种问题解决方式的如数家珍,更是将“共情能力”转化为“解决能力”的智慧。他们教会我,物业服务的温度不在于承诺多少,而在于能否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候,让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同时上线。
这次体验让我明白,每个热线电话都是社区治理的“体检报告”,而接线员正是那些能读懂报告、开出药方的“社区医生”。
市房屋状况中心 吴限
在市物业中心学习接听962121热线的时间,业主来电咨询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报修室内管道堵塞问题、投诉邻居装修噪音扰民情况、反映公共区域照明设施故障、咨询门禁系统故障处理事宜等等。每一个来电背后都是业主的真实需求,接热线不只是接电话,而是帮业主解决存在问题,不仅态度要好,耐心听他们说完,而且反应要快,该催的催、该记的记。市物业中心的962121热线24小时全天候实实在在帮业主解决了问题。
市房科院 严爱珍
物业治理,根系千家冷暖,情牵城市末梢。作为一名青年,很荣幸参与“夏令热线”接线旁听活动,得以零距离触摸城市治理的精细纹理,真切感知“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接线席位上,面对市民的“急难愁盼”,耐心是底色,专业是担当——每一次悉心倾听、翔实记录、精准派单、闭环督办,都在践行着“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庄严承诺,确保每一声求助都“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本职岗位,用好密切联系群众“传家宝”,锤炼“说群众话、解群众忧”的硬功夫,常怀“归零心态”,精进不休,深钻业务、苦练内功,不断夯实履职尽责的“硬核实力”。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扛起使命,在实干中磨砺青春锋芒,彰显青年锐气,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浦区房管局 朱晓彦
今日有幸到市物业中心交流学习,收获之丰远超预期。市物业中心带教老师将工单流转、处置、反馈等全流程详细拆解分析,从派单节点的精准把控到处置标准的细化量化,再到反馈环节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每一处细节都讲解得透彻明晰。让我领会到流程背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核心精神——原来每一个工单的高效流转,都是对群众急难愁盼的快速响应;每一次处置结果的严谨反馈,都是对服务温度的精准传递。未来再面对工作时,定会带着这份新的理解与思考,把学到的经验转化为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实践。
杨浦区房管局 李玉培
962121夏令热线实践体验是一场沉浸式的“初心教育”。通过电子屏实时数据、工单分类系统、应急响应流程等,直观感受到了热线如何将碎片化诉求转化为可追踪、可量化、可优化的治理动作。通过接听热线电话,深入体验了一线服务工作。深刻体会到热线工作远非机械派单,接线员需要以耐心安抚情绪、用专业解析政策,在每通电话中传递政府温度。
杨浦区房管局 范卿
夏令热线期间,我有幸到962121物业服务热线进行岗位体验,通过接听旁听的方式,我在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感受民生关切。962121热线作为物业联系居民的重要“窗口”和“纽带”,不仅提升了物业企业的监管效率,还显著提高了居民问题的响应速度,在热线处置中切实传递民生温度。作为一名房管青年,我将以此次学习旁听的经历为契机,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办好关乎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每一件实事,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拿出杨房青年的精神气,为解决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贡献青春力量。
徐房集团 栾家辉
走进上海徐房房屋维急修中心,我真切体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深刻内涵。旁听业务员接电时,只见他们从容应对各类诉求,将居民的焦灼转化为条理清晰的派单指令。平稳的语调里透着专业与笃定,一句“我们会尽快上门”,如定心丸般安抚着电话那头的急切。从接电到派单的高效流转,彰显着整个服务体系的精密与成熟。这背后,是“民生无小事”的理念在制度层面的落地,正如“于细微处见精神”所喻,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市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让城市服务的温情悄然流淌。
徐房集团 张佳豪
当电话铃声在962121热线平台此起彼伏时——这场特殊的夏令热线旁听活动,让我透过接线员手指快速敲打的键盘,窥见了城市治理中最为鲜活的民生图景。
在接线员老师游刃有余的应答中,我见证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从老旧小区水管爆裂的紧急报修,到独居老人家电故障的求助,每个来电都承载着市民对政府的信任与期待。当接线员老师将诉求精准传递至各个职能部门时,我忽然理解了《尚书》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深刻内涵——城市治理的精妙,正藏在这些看似琐碎的民生细节之中。
整个工作流程犹如精密运转的瑞士钟表:接线员快速记录、系统智能派单、部门联动处置、结果及时反馈,每个环节都彰显着现代城市治理的智慧。接线员老师用专业与耐心的态度,让每个市民都能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也让我在这场与热线工作的深度对话中,读懂了城市治理的温情脉动。
徐房集团 朱文骏
作为一名青年员工,我很荣幸能参与这次962121热线旁听活动中,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扇让我深入了解民生诉求、洞察城市治理细节的窗口。
接电老师仔细地接听每一个电话,认真记录每一个诉求,在接电空隙还要对之前的来电进行回访,确认诉求是否已经解决到位。每个来电都承载着居民急切与期望的心情,接电老师专注的神情、有条不紊地记录,是对居民殷切期盼最有力的守护。而回访则是对物业服务的监督和工作效果的把关,彰显出责任与担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生活中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给群众带来很大困扰,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青年员工,我们应满怀着热忱与冲劲为群众服务,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以青春之我,护民生之安。
供稿:团工委 市物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