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现有6万余块户外招牌设施,加之其多元复杂的城镇格局,管理挑战尤为突出。面对这一难题,浦东新区先行先试,于2022年率先制定并施行《浦东新区户外招牌管理若干规定》,在信息登记、现场核验、事中事后监管等环节进行了系统性探索与创新。 规定实施近三年来,全区各街镇立足辖区实际,在户外招牌的全流程管理中积极实践,逐步积累了丰富且各具特色的管理经验与有效方法。 唐镇 “一纸一码”推动服务转型 精准化告知体系 编制《致沿街开业商户的告知书》,浓缩店招设置、装修报备、垃圾清运等7类高频事项政策要点,确保商户“开业即知规”。 配套开发微信小程序,扫码即可获取政策法规、材料模板及在线咨询功能,形成“线下精准投递+线上即时响应”服务闭环。 商圈协同,联合物业管理单位,在新商户入驻前主动送达政策文书。网格联动,组建联勤巡查队伍每日摸排,发现新店装修迹象立即上门指导,通过“一门式”微信群对接执法部门等,变“坐等咨询”为“上门送策”。 商户咨询量下降30%,因政策不清导致的“反复跑腿”现象基本消除;新设违规店招案例同比下降40%,执法冲突事件显著减少。 商户扫码“码上办好”小程序 沪东新村街道 开店流程一次告知 沪东街道推出“开店一件事”服务,让企业实现“办证少跑腿、材料一次交、服务一条龙”。 整合环节 联动市场监管所等7部门,梳理主体登记、装修备案、店招登记等12项手续,汇编《开店一件事指南》实现“一次告知”。 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准商户讲解开店流程和需要提交的材料 专窗服务 在市场监管所设工作站,试行“一口受理”专窗,减少企业跑动次数。 沪东新村街道市场所注册大厅内开辟出“宜商助企”洽谈区 全程导航 依托综合网格“六大员”中的营商服务员队伍,提供从开店到运营的“全周期”指导,了解企业诉求,提供导航式服务。 办理流程、所需材料以易拉宝的方式宣传告知 企业实现“办证少跑腿、材料一次交、服务一条龙”,前期审核由10天压至2天,开店执照申请、装修备案等最快3天办结,目前已受理咨询60次左右,全程协办7次。 装修过程中,工作人员上门指导招牌设置 塘桥街道 刚性预审筑牢源头防线 在商户办理装修备案时即告知招牌设置要求等,并要求商户在开工前、装修报备时提交含尺寸、材质的彩色设计图,通过“上海市户外招牌便民云”微信小程序进行预审。重点审核材料安全性(是否使用禁用材料)、电路防护标准(强制加装电线保护套)等。对不符合要求的方案及时指导修正,拒不整改的不予通过登记,并加强后续现场监管;同步完善“一店一档”电子化档案,确保数据实时更新、精准可溯。 接待商户咨询 通过强化设计图纸预审机制,精准把控辖区店招的技术规范与设置标准,成功从源头拦截130余例尺寸以及材质违规方案,为商户避免整改损失近百万元。 告知商户招牌设置要求及登记小程序 经验启示 从“被动监管”到“主动治理”的范式升级 唐镇通过“一纸指南+智能码”将抽象法规转化为场景化指引,解决商户“找不到、看不懂”难点;沪东街道整合12项手续为“一件事”,破解多头申报痛点;塘桥街道在装修备案阶段即介入招牌前置管理,源头拦截违规风险。 唐镇通过主动服务降低商户咨询成本;沪东街道通过“专窗受理”有效减少企业跑腿次数、压缩了审批周期;塘桥街道依托招牌预审机制大幅减少后期执法投入。这些街镇的实践经验生动印证了“前置服务小投入,源头治理省成本”的招牌管理效能提升新路径。 素材来源:浦东新区绿化市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