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青浦的白鹤镇,被人们称为“草莓姑娘”的周瑜,年幼时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种草莓,成年后创立合作社投身农业,与草莓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见证了近四十年白鹤草莓产业的变迁与腾飞。
从医学专业跨界农业,她以“逆向思维”返乡创业,不仅成功推广了“红颜”草莓这一优质品种,更在三产融合、品牌营销等领域成为探路者。她的故事,折射出新农人在传统农业转型中的突破与担当。
“我从小就跟着爸妈在地里种草莓,那时候大家毕业都往城市里涌,我就觉得要逆向思维,那时候隐约认为:农业更有广大天地。”回忆当年,周瑜记忆犹新。一开始,家里人觉得大学生回家种地是“没出息”,都不同意她的决定。
于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的一年,周瑜辗转于上海宝钢建设公司和金茂大厦从事都市白领工作,但从未间断过尝试获得家里人,尤其是父母的认同。“衣着光鲜,朝九晚五,在甲级写字楼里上班,薪水还不错,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经过不懈的努力,父母终于松口了,2007年,顶着“名牌大学生回乡种地”的质疑声,周瑜正式返乡创业,成立上海永胜瓜果专业合作社,这个决定也无形中为白鹤草莓产业开启了从传统种植到蓬勃发展的二十年历程。
创业破冰始于“红颜”草莓的引进与推广
当时的白鹤,当地草莓种植户们固守老品种“丰香”,四处寻访新品种的周瑜从一位白鹤草莓研究所的老专家处了解到浙江农科院那里有个早已引进却一直未得到推广的好品种——“红颜”。
一开始,周瑜将这个新品种草莓在10个大棚内进行试种,成熟后的“红颜”草莓香气浓郁、果肉细腻,圆锥形的果型可爱讨喜,尤其是富有光泽的表皮格外亮眼,与传统品种“丰香”的淡红畸形果形成鲜明对比。
“你们这草莓怎么这么漂亮呀,是不是抹油涂蜡了?”前来取经的同行惊讶于“红颜”出色的外形,品尝之后更是赞不绝口,“口感细腻、比平常吃的草莓都要香甜可口,而且果实的硬度更适合长途运输。”如此优秀的好品种令周瑜毅然决定放手一搏。她当即将自种的300亩草莓种植田全部种上“红颜”草莓,不仅果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产量也较之前提高不少。
那年,周瑜还带着精心栽培的“红颜”草莓去参加全国草莓擂台赛,获得第六届中国草莓大会擂台赛一等奖,成为上海草莓参赛第一人,被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她也因“女大学生回家种草莓”出了名,被人们誉为“草莓姑娘”的故事也在当地传开了,成了当时的“网红”新农人。
但要让全镇都种上新品种并非易事。习惯于老品种的种植户们对新品种推广并不积极,一方面担心换成新品种后未知的品质和产量风险,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全部换新所需要的成本增加。
2008年,也就是合作社引进“红颜”的第二年,在市、区、镇三级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周瑜和她的合作社将自主育苗的60亩“红颜”草莓苗免费提供给白鹤的草莓种植户们。就这样,“红颜”草莓被成功推广到白鹤镇的11个村。
短短两年,白鹤镇“红颜”草莓亩产提升30%,草莓“身价”也随着品质翻倍,农户从抗拒转为争相种植。好品种被市场认可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红颜”草莓成了白鹤种植户们追捧的草莓品种。
新的品种让白鹤当地的草莓产业有新气象,白鹤草莓和高品质草莓画上了等号,从此声名远扬。如今,“红颜”已然成为白鹤草莓的主栽品种。
思路决定出路:新农人的“破圈”实践
上海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也几近“苛刻”。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引入高品质“红颜”草莓是周瑜创业的第一步。
“农业的门槛并不高,在我看来,新农人要做的应该是示范引领的效果,而不是单纯去抢占已有的传统销售市场,这样才更有意义。”既要发展自己的事业,又要保护本地莓农的利益,周瑜在未知领域下起了功夫。
首先,她考虑的是如何培养上海市民新的消费习惯,让市场认可“红颜”并卖出好价格。
“原本我们白鹤的草莓都是论斤卖的,用竹筐成筐地买到批发市场交易。”周瑜觉得这太“委屈”自己精心培育的“红颜”草莓了。于是,她自己设计、采购包装材料,将草莓像鸡蛋一样,一个个装进包装盒里。这样单独包装的理念一开始家里人也不能接受,因为成本太高,第一年就采购了几万块的包装,种了一辈子草莓的父母一边心疼一边包装,埋怨话也少念叨。
虽然单独包装后的“红颜”草莓售价不菲,8斤装一盒售价320元。父母仍担心这个价格市场能不能接受,要是卖不掉,几万块包装费岂不打水漂了!
“结果你猜怎么样?”周瑜俏皮一笑,“太火了,到最后,草莓还没采完,包装袋就用完了。”
不同于传统批发市场交易路径,周瑜基于年轻人的逻辑思维,在篱笆网、天涯论坛发帖置顶,吸引了一批品位高、消费能力强的消费者。这之后,周瑜趁热打铁注册了合作社自己的网站、建QQ群,助力草莓销售,在全网圈了一波忠实粉丝,“草莓姑娘”的名声更大了。
在产品设计方面,周瑜打破农产品边界,开发“草莓花”产品,创新地用草莓制作成花束进行售卖。“一开始我设计了‘草莓花篮’,本来只想放在草莓庄园打打广告,没想到客户都纷纷前来咨询购买,于是就开发了后来的产品。”周瑜那年小年夜正逢情人节,“草莓花”系列产品一经推出,供不应求,有客户甚至特地从外地赶来订购。
“草莓花篮”“草莓捧花”“草莓桌花”等礼品花源源不断接收订单:与各式鲜花搭配起来的花篮鲜艳喜气,与香槟玫瑰交织在一起的草莓礼盒洋气高端,还有红白草莓混搭的捧花更是别出心裁,既有创意又具心意。
草莓的采收季一般从当年11月中下旬到次年5月上旬,跨越时间较长。一般每年春节后,随着入春气温的上升,地里的草莓会快速成熟,每日上市量剧增。
面对产量激增,采收工人不够,地里的草莓来不及采收,眼看美味的草莓要烂在地里,周瑜又心生一计:搞采摘,让市民进基地自己采!
就这样从一产到三产,带动周边老百姓开始搞起农家乐,白鹤小镇呈现出游客络绎不绝、车辆川流不息的热闹场景。
“那时候的采摘游火爆得很,周末高速路口堵车成为常态,天气好的周末村里的路上到处都是车子,保安都忙着维持秩序,”周瑜说,永胜合作社门口的马路从周一到周天就没有一天是空闲的,都是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
传统种植遇到新科技
科技赋能农业之风也吹到了白鹤草莓,“氢肥”便是其中之一。
氢能是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载体,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农业等多个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周瑜了解到富氢水浇灌用于农业(水稻)的案例,便思考:既然水稻可以用富氢水浇灌,那是不是可以用在草莓种植上呢?
2018年来,青浦区成功引进液化空气集团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的氢水稻、氢草莓和氢蓝莓示范基地,周瑜的草莓庄园也在这一年成为富氢水浇灌的实验基地之一。
富氢水是指通过氢气水处理器制备出含有丰富氢气的水,头两年,用富氢水浇灌草莓的效果并不明显,但从第三年底开始,富氢水浇灌后的草莓根茎粗壮,开始显现出区别于其他对比试验棚内草莓的优异特征,生长率和存活率都大大提高。
“普通的大棚产量3000斤,富氢水草莓大棚产量可以达到3500斤,口感也更甜。”周瑜介绍说,“富氢水浇灌的草莓明显个头更大,口感甜度可以提高一度到两度,我们庄园的有机草莓卖50元一斤,富氢水浇灌草莓可以卖到150元一斤。”
此外,科学的生产管理也让草莓庄园的草莓格外美味。“种半年休半年”的休地模式、施用高温发酵的自制有机羊肥以及一套系统完善的“闷棚”工序,让庄园的草莓不仅绿色有机,而且还原了草莓原本该有的香味和浓郁的口感,驱车驶过庄园外面的马路都能远远闻到浓浓的草莓香。
新农人的“引领”使命
周瑜总是把“责任”“担当”牢记心头。
周瑜先后当选上海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因此,她对自己的定位不局限于种草莓、卖草莓。“因为我的多重身份,参加的活动,对政策的了解也比较多,考虑的内容也不局限于种植销售。”周瑜表示,作为全市首批新农人,她涉足农业近20年,基于对农业的感情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对上海农业的发展有着更多的期待与使命感。
在2025年上海两会上,周瑜带着“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呼吁:在政策供给上,要为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提供稳定的土地资源保障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在科技创新上,要加强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重点在智能温室、植物工厂、工厂化养殖等领域,研发和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在培育主体上,打造一批知名的现代设施农业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低头创业,也要抬头看路。在创业的间隙,周瑜从未停下求学的脚步,2015年攻读浙江大学MBA,2023年赴澳门大学研修DBA。“破圈”思维一直在打破她认知的枷锁和事业的边界,与艺术家、地产商对话,听取更多领域的专家给到自己的宝贵建议,实现学业与自我的双重进阶。
“跳出农业看农业”是周瑜对自己的要求,凭借这一理念,她穿梭于农业与科技等多个领域,不断扩展视野,不仅引入现代农业理念,还发展三产、创新引领消费,拓宽农产品销路,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农业光靠情怀是活不下去,需要责任和坚守。”周瑜这二十年,是新农人从“破土”到“破圈”的缩影。正如她所言:“农业的‘新’,不在技术多先进,而在是否有人愿躬身入局,把每一步踩实。”
文:许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