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穿越时光长廊,追寻人文记忆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8-13 14:16:18

定海路街道十七二社区(杨树浦路3061弄),是一片承载着独特历史记忆的土地,这里交织着近代工业文明的烙印与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为挖掘定海社区深厚人文记忆、促进代际交流、激发居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力,近日,定海路街道举办了“寻迹定海:洋房时光里的创想”历史分享会。活动吸引了复旦大学学生、杨小YOUNG宣讲团青年成员与众多社区居民热情参与。

定海路街道社区第四睦邻点的睦邻达人林岳峰、吴大伟用生动的讲述与珍贵的影像,带领参与人员穿越时光长廊,重温了十七二社区变迁的点滴故事,现场涌动着浓浓的怀旧之情与社区认同感。

93岁高龄的林岳峰深情讲述了红色历史:“就在隔壁的95弄,曾经住着姜汉青烈士。他是我们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在解放上海前夕,为保护重要情报和同志安全,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他的事迹和牺牲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这里的几代人,是深藏在洋房弄堂里的光荣记忆。”

1950年居住至今的吴大伟老人则聚焦社区的建筑地标与社区的人情冷暖:“最难忘1962年发大水那会儿! 水一下子漫进来,大家措手不及。有个弄堂里的好邻居,不顾自家屋里厢也进水了,蹚着齐腰深的水,一家一家去敲门、喊人,叫大家快往高处搬东西、注意安全。这种危难关头心里想着别人、想着整条弄堂的情义,是阿拉十七二最宝贵的财富。”

两位跨越不同时代、亲历社区漫长岁月的老人,他们的讲述交织着个人生命史与社区发展史,从百年老洋房的沧桑,到烈士鲜血染红的荣光,再到洪水患难中闪耀的邻里大爱, 辅以泛黄的老照片和地图,生动勾勒出社区从静谧洋房区到热闹工人聚居地,再到如今新旧交融、精神传承的独特发展轨迹。现场涌动着浓浓的怀旧之情、对英雄的崇高敬意以及对互助精神的深切认同。

为了更好地面向社区公众宣传和介绍十七二社区的历史文化,现场还开展了“文创共议”环节,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杨小YOUNG宣讲团成员、复旦大学学生与社区居民展开热烈互动。大家围聚在KT板前,利用便利贴共同构思、描绘心中最能代表十七二社区精神风貌的图案。从老洋房的独特轮廓到睦邻互助的温暖场景,创意火花不断迸发。经过集体讨论与筛选,数个凝聚集体智慧的特色图案脱颖而出。

共识达成后,活动迅速进入 “设计初探”实践阶段。参与者们兴致勃勃地将刚刚共同构思确定的“花园洋房”图案元素,亲手应用到钥匙扣等文创载体上。大家利用双面胶等工具,尝试排版、粘贴,将抽象的社区记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文化产品雏形。小小的钥匙扣,承载了大家对家园的共同情感与创想。

这场融合历史回望与未来创想的分享会,不仅激活了社区文化基因,更通过“共议、共绘、共制”的深度参与,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文化的创作者与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