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黄浦区702街坊的最后一户签约居民,最近G氏四兄妹经历了从面红耳赤到友好协商,终于前往征收基地完成签约,捧回了属于他们一大家子的“大蛋糕”。旧改面前,血缘亲情的温情始终最珍贵。
在数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G氏四兄妹一家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大家都想通过这次征收获得更多利益。经过大林居委会和征收所经办人的多次协调,四兄妹一家的签约代表仍表示不愿签约。
“因为听信网络博主所谓‘科普’的误导,导致奖励费扣光,多可惜啊!”大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炎翔心急如焚,“超过了签约规定时间,不仅奖励费没了,家人间去法院起诉还要支付一大笔律师费、诉讼费,实在划不来!”为守住居民的切身利益与血脉亲情,一场多方力量集结的温情调解迅即启动。
黄浦法院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的王蓓蕾法官与助理周海月,带着厚厚的一叠政策文件与一颗为民解忧的心,走进了居委会。面对近十位眉头紧锁的家庭成员,王法官没有迂回:“家里情况要实说,我才能帮你们明辨是非!”真诚的开场瞬间融化了隔阂,积压的疑虑与诉求如开闸之水倾泻而出。
王法官凝神倾听,条分缕析地拆解政策迷思,更将“情”字郑重置于天平之上:“征收补偿的多少可以计算,但家人间的情分,一旦破碎,千金难赎。”两个多小时情理交融的恳谈,法官专业而温暖的剖析如春风化冰。最终,G氏四兄妹达成和解,同意签约!
从僵持不下到欣然落笔,G家四兄妹不仅保住了足额的补偿与奖励,更护住了比砖瓦更珍贵的骨肉深情。这温情一幕,正是“枫桥经验”在申城旧改一线的生动注脚。从居委会敏锐发现症结,到征收所精准解读政策;从法官将案桌搬到居民家门口释法明理,到多方力量同向发力闭环解纷——这条用脚底板“走出来”、用真心实意“铺出来”的基层善治之路,让旧改征收始终浸润着人情的温度。
当G氏兄妹握紧彼此的手走出调解室,他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对未来新生活的期盼,更是一份被法治阳光重新弥合的亲情契约。黄浦的城市更新,不仅在于重塑天际线,更在于守护万家灯火里那份最质朴的温情——毕竟,世间最坚实的基石,莫过于风雨同舟的一家人,血脉相连、心手相牵,共赴新程。
记者 / 王月华 袁霖(实习)
编辑 / 刘晓静
图片 / 庄时鸣(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频道调整公告!
2. 上海书展开幕在即!“世纪矩阵”将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