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换牙可不是“掉一颗长一颗”那么简单!从6岁到12岁,哪颗先掉、哪颗后长,牙齿的更替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换牙顺序“乱了套”,会不会埋下牙齿不齐、咬合问题的隐患?哪些情况需要警惕?
徐汇区口腔医院预防儿童口腔科医生张诗韵表示,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两次牙齿发育阶段,分别为乳牙期和恒牙期。乳牙共有20颗,其萌出遵循特定顺序:乳中切牙最先长出,随后是第一乳磨牙、乳尖牙,最后是第二乳磨牙。下颌乳中切牙通常在婴儿半岁左右开始萌出,到两岁半时,所有乳牙基本长齐,形成完整的乳牙列。约6岁起,儿童进入替牙期,这一过程通常需要6—8年时间,正好覆盖小学阶段。
乳牙萌出时间
恒牙萌出时间
恒牙的萌出始于第一恒磨牙,位于乳牙列最末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颗牙齿是直接萌出而非替换乳牙,因此容易被误认为乳牙。在第一恒磨牙长出后,乳牙才开始逐步替换。最先被替换的是下颌中切牙(6—7岁),接着是上颌中切牙(7—8岁)。7—9岁期间,上下颌侧切牙开始更替。10—12岁是换牙的高峰期,此时乳尖牙和乳磨牙都会陆续被替换。到12岁左右,第二恒磨牙萌出,标志着替牙期结束,进入恒牙期。部分人18岁后还会长出第三恒磨牙,也就是俗称的智齿。
正常情况下,牙齿更换遵循特定规律:按顺序对称萌出,且下颌牙通常早于上颌牙。但由于遗传或环境因素影响,个别差异也属正常现象。例如下颌第一前磨牙先于尖牙萌出、上颌第二前磨牙早于上颌尖牙长出,这些情况都无需过度担心。若孩子的换牙时间比同龄人晚一年以上,或出现不对称萌出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医生提醒,牙齿有序更替对牙列整齐和咬合功能至关重要。家长应重视这一过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换牙期。定期口腔检查、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有助于牙齿健康发育。
记者:吴会雄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