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这段时节,梅雨季的连绵阴雨刚告一段落,台风季的短时强降雨便接踵而至。全国各地也陆续迎来汛期,部分区域出现洪水,留下大片积水……而就在此时,一个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正悄然浮现—— 近日,一名男子疑似因饮用未经清洗的罐装饮料感染某种病菌,短短 4 天内从发热迅速进展至多器官衰竭,最终不幸离世。
这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他究竟遭遇了什么健康威胁?我们又该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PART.
01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俗称 “鼠尿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细菌感染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被带菌动物尿液污染的水体、土壤或食物。
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由于排水不畅导致积水增多,加之环境污染加重,鼠类的活动范围和频率也随之扩大。这些积水不仅为钩端螺旋体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环境,更成为其扩散传播的 “温床”,使得疾病传播风险显著上升。
其主要传播方式包括:
(1)皮肤伤口或黏膜接触被污染的水或泥土;
(2)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
(3)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罐装饮料瓶、塑料袋、洗不净的手。
PART.
02
感染鼠尿病有什么症状?
钩体病的症状多变,常被误认为是感冒或普通胃肠炎,但其严重程度不可小觑。潜伏期一般为2~26天,多数在7~14天左右发病。
常见症状包括:
(1)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尤其是小腿和背部)
(2)结膜充血(双眼发红)
(3)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尿少或无尿、黄疸、出血点等严重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型钩体病,可引发肾衰竭、肺出血、脑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PART.
03
只有老鼠才会传播钩体病吗?
虽然“鼠尿病”这个名字让人误以为只有老鼠才是源头,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钩体的宿主广泛,包括:
(1)鼠类(最主要的储存宿主)
(2)猪、牛、狗、猫等哺乳动物
(3)野生动物如刺猬、浣熊、水獭等
人类属于“偶然宿主”,通常因环境污染或职业接触而被感染。例如,清理积水的环卫工人、抗洪抢险人员、农民、渔民、宠物饲养者等都是高危人群。
PART.
04
如何预防钩体病?
钩体病虽然危险,但可防可控,关键是避免与污染环境直接接触。
预防措施包括:
(1)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积水或洪水残留的泥水,如必须接触,请佩戴橡胶手套、防水鞋或防水服;
(2)处理积水后彻底清洁皮肤并消毒,尤其有破损的皮肤更要注意;
(3)不吃被水泡过或来历不明的食品;
(4)勤洗手,保持手卫生,特别是在处理食物、饮水前;
(5)饮用水需煮沸或饮用瓶装水,避免使用未知来源或可疑水源;
(6)定期清理环境,消灭老鼠,减少钩体的源头;
(7)高风险人群或地区可以考虑在医生建议下预防性服用抗菌药物,如多西环素。
PART.
05
极端灾害后的注意事项
1. 手卫生不能忽视
洪灾后环境脏乱,病原体随处可见。无论是否直接参与清理工作,洗手都要做到“勤、全、彻底”。建议使用流动清水和皂液清洗,必要时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液。
2. 不要用污染水清洁身体或物品
如洪水,可能含有多种致病菌,包括钩体、肠道病毒、真菌孢子等。切勿用积水洗脸、洗菜、刷牙,更不能用来清洗餐具或冲调饮品。
3. 被水浸泡的食品饮料禁止食用
不少人因“看起来没坏”而继续食用被水浸泡的罐头、瓶装饮料、包装食品,这是非常危险的。钩体可附着在饮料瓶口、食品包装表面,一旦摄入就可能致病。
钩端螺旋体病虽然并不常见,但一旦发作可能迅速危及生命。保护自己和家人,从一点一滴的卫生防护开始。
点击“阅读原文”
瘦身人士必看!这种热门饮食方式会加速衰老,缩短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