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里频繁出现的陌生面孔
深夜行李箱滚轮的摩擦声
邻居家门外堆积的
一次性拖鞋与未拆封洗漱用品
……
近日,嘉兴路街道一公寓的居民王阿姨发现,楼里经常出现大包小包的“陌生面孔”。
王阿姨随即将疑虑发至业主群,邻居们经过一番搜索,在某知名民宿平台发现了本小区的房源信息。原来,楼内出现了一家违规经营的民宿。
发现问题后
物业、居委会将情况汇报给了
嘉兴路街道第一综合网格
第一综合网格立即吹响“网格哨”,区相关职能部门闻“哨”而动、迅速集结,联合上门核查。最终确认,该民宿属于违规经营。
根据物业现场提供的房屋图纸,发现房屋存在违规隔断。工作人员立即约谈房东,责令其十日内完成整改,规范房屋使用性质。第二天,综合执法队、居委会再次登门,重点排查房屋结构是否遭到破坏。第一综合网格协调资源,为多部门协同执法扫清障碍、提供支撑。
然而
就在整改期间
居民们反映“民宿仍在营业”
第一综合网格立即协调职能部门上门复核,证实违规经营活动确已停止。为防止反弹,协调力量定期回访检查。
此外,第一综合网格组织区房管局、司法所、公安及专业律师,展开一场针对房东的联合约谈,严令禁止民宿、短租违规经营,并责令其立即撤销所有平台上的房源信息。多部门联合约谈与多轮检查并行,彻底打破了经营者的侥幸心理。
与此同时
在党建引领下
一张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
志愿者和居民共同织就的
自治监督网络迅速铺开
▶业委会火速修订议事规则,赋予物业更严格的访客登记权限。
▶居委、物业、志愿者在夜间特定时段开展联合巡逻。小区各处张贴“本小区禁止民宿、群租”的醒目标识。
▶志愿者持续监控民宿平台信息,同楼层居民化身网格“义务监督员”紧盯异常出入。
嘉兴路街道第一综合网格在健全用好居民区“四百大走访”、街区全覆盖走访、网格员动态巡查等机制的基础上,持续拓展网格问题发现途径,广泛发动社区能人达人、热心居民成为网格“义务监督员”。
从居民王阿姨的“火眼金睛”到综合网格的“闻风而动”,从多部门联勤联动的效能跃升到居民自治监督网络的精密编织。第一综合网格将分散的治理资源“拧成一股绳”,聚力破解“三跨”顽疾,将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转化为居民家门口可感、可知、可享的安心与宁静。
记者:季志平
图片:嘉兴路街道
编辑:季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