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关于闵行这口3600斤的大钟,有一个传说……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8-12 09:45:16

闵行

经历了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

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基础

它们是民间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更是时光在闵行这方土地上驻足

并留下的印记

我们需要去打捞属于自己的故事

更需要把故事讲下去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八季,我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来诵读《小辰光,那些故事——闵行民间文学汇编》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静夜闲听——胡萝卜成了金梢子》。

北桥地区的老人,在讲到某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时,爱用“北桥钟,响在屋界东”来作比方。这意思显然是把一只三千六百斤重的大铜钟当成无用之物了。那么,这句话又是怎样来的呢?

相传在四百多年前,北桥明心寺的大钟铸成以后,大家十分高兴。因为在此之前,拥有五千零四十八间房子的堂堂明心寺唯有一只很小的磬充当统一号令的工具。如今大钟铸成,大家忙着把它挂起来。当家师父挑选了十六个身强力壮的小和尚,不等铸匠解释,就把钟抬到钟楼。谁知,大家忙了半天,这钟怎么也挂不上去。

为啥?缺了根钟梢子!师父见误了事,连忙吩咐去请造钟匠,可已经不见他的影踪了。正在此刻,外面传来一阵木鱼声,随声走来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云游僧。他见众人如此模样便摇摇头,不声不响走到菜地里,随手拔了一根胡萝卜再回到钟楼,爬上去将胡萝卜往钟耳朵里一插,吩咐众人放手。说来奇怪,小和尚们放开手,抬头一望,只见千斤大钟稳稳当当地挂住了,那根胡萝卜还一闪一闪发亮。呦,胡萝卜成了金梢子!

师父见云游僧来历不凡,忙请教如何试钟。云游僧对师父如此这般叮嘱了几句,便匆匆离开明心寺,师父再三挽留也没留住。

云游僧一走,师父发呆了。众和尚急忙上前问,出啥事了?师父说:“这钟的响声应当响到松江白雀寺,但试听时必定要有人在半个时辰内从北桥走到松江城。唉!哪有跑得这样快的人啊!”师父话音刚落,有个人称“飞天”的智能和尚就挺身向师父领受这差事,并立下誓言说,半个时辰内,他不但要跑到松江城里,还要力争跑到青浦青龙寺,让这钟声传遍上海百里地面!

师父见智能有如此决心,便让他启程,并约定一个时辰后敲钟试音。智能和尚走出寺门,往松江方向飞奔而行。他走着,走着,忽觉得眼前桃红柳绿,风光宜人,立定看看四周,到处是踏青的游客。他感到奇怪了:眼前不是阳春三月,怎么会有如此景象?他揉揉眼睛,仔细一看,确是真情实景啊!智能从小在寺庙参禅,哪里见过这样迷人的情景?他心里一动,腿脚更重,眼更花了,脚步再也挪不开了,只得坐在路边。可是身体一落地,他眼睛马上就不花了,连忙爬起来继续赶路。谁知他刚立起身,老毛病又发作了,一步也移不开了。就这样,他站起来坐下去,坐下去站起来,忙了半天只走了三丈远。

待到他第七七四十九次站起来的时候,四周的红男绿女也看不见了,而不远处已经传来了钟声。智能听见钟声,知道误了大事,慌忙拔脚就往西奔,跑得如飞天一般。可惜不等他跑出三丈远,那钟声已听不到了。他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头走,准备去受罚。想不到,他返回走了三丈路,又听到钟声了。他忙转身往西,可没走几步,钟声又消失了。智能和尚就此误了大事!因为他坐定的地方有块界牌,上有“屋界东”三字,所以,人们就以“北桥钟,响在屋界东”这句话来警戒后人。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八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来诵读《小辰光,那些故事——闵行民间文学汇编》本书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系列丛书中“民艺乡俗”辑中的一册,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字,在尽量保持民间文学“原始状态”的同时,紧扣本土特色和风情,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确能感受到浓郁的民艺乡俗、生活气息,感受到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和英雄人物英勇无畏、惩恶扬善的正义力量。

2025年8月起,第二十八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苏乐桐
编辑/初审:陈依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