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博物馆 > 文章详情

上博活动预约丨“龙腾中国”“华彩六盘”特展活动&暑期“青少年文保修复体验”工作坊

转自:上海博物馆 2025-08-12 08:25:23



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

系列讲座

讲座主题


有融乃大——红山文化与红山古国


讲座时间


2025年8月21日 14:00


讲座地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


张星德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简介


辽西地区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造就了远古别具一格的红山文化及其文明化进程。讲座从时空框架入手,立体诠释红山文化从族群多元到文化一体的文明化进程,探讨满天星斗格局下红山古国的形成原因与特征及其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史中的意义。


主讲人介绍


张星德 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早年参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掘,后考入吉林大学师从张忠培先生专攻新石器时代考古,1989年进入辽宁大学,从事考古学和历史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史。著有《红山文化研究》、《龙的历程——龙的观念与图像研究》、《辽河流域文明起源史》、《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合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史前》等。


预约请识别二维码↓

预约开始时间:2025年8月12日 15:00


特别提醒:

1.本次活动面向18岁以上的成年观众,所有观众需进行实名制预约。行动不便的老人建议由成年人全程陪同,陪同人员亦需预约。

2.活动前30分钟开始签到,观众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由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的东入口处通过核验、安检依次进入会场。

3.进场后请按工作人员的指引就坐。

4.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5.请勿携带除无色无味的饮用水以外的饮料入场。

6.活动迟到超过15分钟者谢绝入场。


创意工坊

活动主题

百变中华龙——综合材料创意工坊(亲子场)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6日(周六)


活动场次

10:30-12:00(上午场)

14:00-15:30(下午场)


活动地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B1 多功能教室一号活动教室


活动简介

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现象。龙是想象的产物,形象来源于各种动物,在中华大地上经过了漫长时期的发展、融合与演变,发展成蔚为大观的龙文化。“龙腾中国”特展中展示了红山文化极具特色的龙形象:舒展的蚌龙、蜷曲的“C”形玉龙与玦形玉龙。


本次工作坊活动我们将以早期龙形文物为主题,用各种石头结合不同材料,带领大家黏贴完成一件“龙”手工作品。



预约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预约开始时间:

2025年8月12日 12:00


10:30-12:00

14:00-15:30



温馨提示:

1.本次活动为亲子场,请填写小朋友身份信息进行工作坊预约(限5-9岁儿童)。每位报名的小观众需要且仅可由一位家长陪同参与活动。

2. 预约者请在活动开始前30分钟起,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由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B1东入口处通过核验、安检依次进入教室。

3. 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4. 活动迟到超过15分钟者谢绝入场。预约者请按时出席活动,缺席者将被限制预约后续免费教育活动。



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

系列讲座

讲座主题


北朝生活物质文化与审美风尚


讲座时间


2025年8月16日 14:00-16:00


讲座地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


张晶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4世纪末到6世纪末的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丝绸之路交通的大背景下,多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碰撞带来了物质文化丰富多样的面貌,主要表现在异彩纷呈的丝绸织物,男女服饰的更变,流光溢彩的金银器、玻璃器,移风易俗的陶瓷器,垂足而坐的高坐具和新的建筑样式等生活各个方面。胡俗带来的物质文化新貌,西来的装饰题材,都体现了胡风异俗与华夏汉风的互动、融合与再造,尤其是西来的佛教和祆教开启了北方艺术审美的新风尚。北朝不同宗教、族群、地域的技术和艺术形态的发展和传播与交融,都曾起到改变中国物质文化的重要作用,也奠定了隋唐物质文化多元一体的新格局。


主讲人介绍


张晶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大艺术文创研究院院长,艺术学理论分委会主席;美术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美术史论、设计史论相关研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上海卷概览篇主编。主持“丝绸之路外来装饰艺术的中国化研究”“北朝设计艺术”“中印佛教艺术源流之装饰艺术”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出版《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华戎混生开新风——北朝设计艺术研究》《中印佛教艺术巡礼·天竺佛国》等。


预约请识别二维码↓

预约开始时间:2025年8月12日 15:00


特别提醒:

1.本次活动面向18岁以上的成年观众,所有观众需进行实名制预约。行动不便的老人建议由成年人全程陪同,陪同人员亦需预约。

2.活动前30分钟开始签到,观众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由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的东入口处通过核验、安检依次进入会场。

3.进场后请按工作人员的指引就坐。

4.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5.请勿携带除无色无味的饮用水以外的饮料入场。

6.活动迟到超过15分钟者谢绝入场。


手工工作坊

活动主题

西域驼铃——黏土模型手工工作坊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23日  


活动场次

13:00-14:30(第一场)

15:30-17:00(第二场)


年龄

6-12岁亲子家庭


活动地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B1 多功能教室三号活动教室


活动简介

南北朝时期,固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国际都市。西方各国的商人、使节伴着驮载奇珍异宝的骆驼与马匹,或聚集于此,或在此停留后继续前往关中地区,有力地推动了中西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文明交融。


本活动选取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中的彩绘陶骆驼作为原型文物,活动中学员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充分了解该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并使用环保黏土,模拟彩绘陶骆驼,完成从塑形到细节雕刻的各步骤,逐步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体会陶俑中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彩绘陶骆驼

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

1993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宇文猛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预约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预约开始时间:

2025年8月16日 12:00


13:00—14:30(第一场)

15:30—17:00(第二场)



温馨提示:

1. 本次活动面向6-12岁的观众,请填写小朋友身份信息进行工作坊预约,每位报名的小观众仅可由一位家长陪同。

2. 预约者及家长请在活动开始前30分钟起,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由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B1东入口处通过核验、安检依次进入教室。

3. 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4. 活动迟到超过15分钟者谢绝入场。预约者请按时出席活动,缺席者将被限制预约后续免费教育活动。



“上博匠心:青少年文保修复体验”

系列工作坊

“上博匠心:青少年文保修复体验”系列工作坊邀请中小学生近距离了解上博文保修复,通过“看、听、触、创”的沉浸式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该系列工作坊由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与复制团队的专家主讲。自1958年上海博物馆设立文物修复工场以来,经过师承制的代代相传,上博目前已拥有三十余人的文物修复与复制团队,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9个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期举办的铜镜打磨(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和破损瓷瓶修复(古陶瓷修复技艺)体验工作坊,深受青少年和家长们的喜爱。接下来,我们将推出木质小家具制作(古家具修复技艺)、闷盖式囊匣内囊制作(囊匣制作技艺)2种主题工作坊,每种工作坊皆分为7-12岁(亲子场)和13-18岁(青少年场),以下为活动预约详情。

“上博匠心:青少年文保修复体验”

系列工作坊③

木制小家具的制作体验(古代家具修复技艺)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7日  

10:30(7-12岁亲子场)

14:30(13-18岁青少年场)


活动地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B1 多功能教室一号教室


主讲人:

马如高 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代家具修复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古代漆器修复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活动内容

古代家具修复技艺于2018年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主要工序包括清洗、拼接、补配雕刻、打磨、做旧、组装以及修复后的定期上蜡保养等。每一道工序的执行都建立在对文物原工艺、原材料和原造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力求尽可能忠实地还原古代家具的原貌。该技艺至今已传承五代,各道工序所使用的技术和材料也在不断改进。目前上海博物馆古代家具修复团队除了负责馆藏家具的修复外,还承担竹木漆器修复工作,同时对木材原料、榫卯结构、文物常见病害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为修复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在本次工作坊中,主讲老师将首先带领学员了解古代家具知识,并通过亲身操作认识其修复技艺。体验包括红木标本观摩、榫卯拆卸组装、通过锯、刨、磨的方式结合儿童安全刨子、锯子、锉刀、砂纸等工具制作宫灯框架(7-12岁亲子场)或榫卯小板凳(13-18岁独立场),体验古人家具制作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讲人简介

马如高,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代家具修复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古代漆器修复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荣获“上海工匠”称号。研究方向为古代家具修复技艺、家具及材质鉴定、漆木器修复技艺与榫卯的力学结构与应用,从事古代家具与漆器修复30余年,修复古代漆木器达到300余件,在核心期刊与省级期刊上发表文章7篇。


预约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预约开始时间:2025年8月12日 9:00


10:30场(7-12岁)

一大一小,报名请填写小朋友身份信息

14:30场(13-18岁)


温馨提醒:

1. 本次活动面向7-18岁的观众,请填写小朋友身份信息进行工作坊预约。其中7-12岁亲子场,每位报名的小观众仅可由一位家长陪同。

2. 预约者请在活动开始前30分钟起,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由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B1东入口处通过核验、安检依次进入教室。

3. 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4. 活动迟到超过15分钟者谢绝入场。预约者请按时出席活动,缺席者将被限制预约后续免费教育活动。

5. 请勿携带除无色无味的饮用水以外的饮料入场。



“上博匠心:青少年文保修复体验”

系列工作坊④

闷盖式内囊制作(囊匣制作技艺)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24日  

10:30(7-12岁亲子场)

14:30(13-18岁青少年场)


活动地点:

上海博物馆东馆B1 多功能教室一号教室


主讲人:

江伟 上海博物馆馆员、第四代囊匣制作人



活动内容

囊匣制作技艺于2023年入选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囊匣又称为锦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最早的包装装潢工艺品。囊匣制作以纸板做盒,以织锦为面料,用丝绵做衬,最终配置好的文物囊匣仿佛为内装器物量体裁衣般严丝合缝。


本次工作坊主讲老师将首先介绍囊匣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随后带领学员上手体验闷盖式囊匣内囊制作。通过使用传统糯米浆糊来粘贴于盒盖与盒身底部以及盒内壁四边,制作完成的闷盖囊匣可以用于存放首饰类商品,满足日常收纳。


主讲人简介


江伟 第四代囊匣制作人,上海博物馆馆员,拜江瑞南为师,学习古锦囊匣制作技艺,2014年进入上海博物馆囊匣制作组工作至今,为1100余件文物和工艺品制作囊匣。


预约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

预约开始时间:2025年8月12日 9:00


10:30场(7-12岁)

一大一小,报名请填写小朋友身份信息

14:30场(13-18岁)


温馨提醒:

1. 本次活动面向7-18岁的观众,请填写小朋友身份信息进行工作坊预约。其中7-12岁亲子场,每位报名的小观众仅可由一位家长陪同。

2. 预约者请在活动开始前30分钟起,凭本人手机预约码、本人有效身份证,由上海博物馆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B1东入口处通过核验、安检依次进入教室。

3. 因场地有限,本次活动不提供停车位,建议绿色出行。

4. 活动迟到超过15分钟者谢绝入场。预约者请按时出席活动,缺席者将被限制预约后续免费教育活动。

5. 请勿携带除无色无味的饮用水以外的饮料入场。


供稿丨教育部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