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今年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航海、向新图强”。当日上午,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在北外滩国客中心码头如约而至。尽管阴雨绵绵,却丝毫未减市民游客的热情,船艇开放、帆船展示、航海嘉年华等公众活动有序开展,吸引众多人冒雨前来参与,共赴这场航海盛宴。
上午9时许,随着一阵嘹亮的鸣笛声,船艇公众开放活动正式启动。上海港内的中国籍船舶挂满旗,以庄重的仪式感致敬中国航海日,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黄浦江国客中心段水域的帆船展示同步开启,江上帆影摇曳,引得市民游客驻足观赏,在领略航海拼搏精神的同时,感受上海向海而兴的城市底蕴。
图片由黄浦海事局提供
活动现场,“海巡01”轮、“沪港引6”轮、“申城之光”轮、“翟墨1号”帆船四艘各具特色的船舶停靠在国客中心码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市民们纷纷登轮参观,近距离了解航海技术知识,感受海员们的日常生活。
此次开放的船艇各具特色。“海巡01”轮作为海事巡航救助船,2013年列编时是我国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的海事公务船,在海事监管与救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已连续多年在航海日期间向公众开放。“与去年相比,今年船上很多设备都进行了更新,比如dpgs监控系统,新装的屏幕也让画面更加清晰。”船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长118米、宽19米的“沪港引6”轮首次参与船艇公众开放活动,此次开放了主甲板、驾驶台及直升机悬停平台,供市民游客参观。“沪港引6”轮是我国自动化程度高、装备先进的专用引航船,肩负着长江口大量进出口船舶的引航接送任务,既是“水上国门”的形象担当,也是一艘集绿色、节能、低碳、环保于一身的专业船舶。上海港引航站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连续两年参与船艇公众开放活动,相较于去年亮相的“沪港引11”轮,今年的“沪港引6”轮在长度、马力及可搭载引航员数量上均实现了全面升级。
在参观过程中,登船市民穿梭于甲板、机舱等区域,船员们生动地讲解着航行原理、设备功能以及海上作业的精彩故事,大家在互动交流中,对航海事业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不少家长特意带着孩子冒雨前来,市民陈铭说:“我本身就对船很感兴趣,所以一直关注着海事发布的消息。今天带孩子来,就是想让他从小接触航海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
活动现场,双桅杆远洋大帆船“翟墨1号”吸引了众多目光。这艘曾承载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壮举的帆船,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间,由翟墨船长驾驶从上海启航,历时504天、航行28000海里,书写了世界航海史传奇。不少航海爱好者在帆船旁合影留念,感受航海探险精神的魅力。
北外滩文旅与中船文科文创联合展出的舰船主题文创产品设计新颖、制作精美,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挑选。北外滩集团今年特别推出的“摩登北外滩”系列产品也广受关注,其中以雷士德建筑为灵感设计的香氛、特色丝巾等独具创意。市民现场参与互动,还有机会赢取专属文创好礼。
今年正值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现场还展出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图片简展,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中华海洋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历史学爱好者王先生在参观展览后表示:“这个展览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又蕴含着无限的未来潜力。”
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远不止于此。当天,上海航海邮局还发行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题彩色邮资机戳,成为集邮爱好者眼中的“抢手货”。同时,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救捞陈列馆、上海航海邮局三家涉海文化场馆于当日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深入了解航海文化的机会。
据了解,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虹口区提前部署了医疗保障、安全防护、交通疏导、环境维护等多项工作,户外大屏同步开展公益宣传,让航海日的浓厚氛围遍布北外滩,也让这场雨中的航海盛宴,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传递航海精神的重要纽带。
记者:张城凯
图片:杨伯荣
编辑:张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