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探索中,物业服务往往面临诸多挑战。然而,扎根普陀近三十年的沙田物业,却以一颗“红心”为引擎,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的温暖路径。在日前举行的一次交流会上,沙田物业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赵小凤分享了他们如何将“红色动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力”与“治理力”的故事。
初心如磐
“红色引擎”为迷茫岁月导航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沙田物业,并非一路坦途。是追求经济利益,还是坚守服务本心?是“管物”还是“服务人”?这些问题曾困扰着企业。在最迷茫的岁月里,“红色物业”的理念照亮了前路。
2009年,公司党支部应运而生。赵小凤坦言,正是这段历程让他们清晰认识到:“物业服务,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力量的源泉在哪里?答案在党组织——其强大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于是,沙田物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红色赋能”: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他们积极探索“党建+项目”“党建+业务”的融合模式,让党的组织力如血液般,渗透到物业服务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民心突围
16年物业费僵局如何破冰?
想法有了,如何落地?2018年6月,沙田物业受长寿街道委托托管“大上海城市花园”小区,一个棘手的难题立刻摆在了眼前。作为初来乍到的“临时管家”,如何赢得信任?他们选择融入社区治理“三驾马车”,与居委会、业委会坐到一张桌子上,建立“有事共商、难题共议、社区共治”的机制。
然而,真正的“硬骨头”是物业费。从2004年起整整16年,该小区的物业费始终冻结在1.68元/平米。在人力、物料成本飞涨的当下,这着实是一摊重负。时任项目经理顾经理为此愁白了头发,“书记,这账算不平了,服务眼看就要掉链子!”赵小凤回忆,那一刻她深感压力如山:这不仅是一场经济困局,更是关乎服务能否持续、信任能否维系的重大危机。
公司果断成立“续聘调价领导小组”。没有强行“说服”,而是俯下身子“倾听”。团队成员一遍遍跑街道、访房办、联居委、恳谈业委会,深入了解居民的顾虑、期盼和底线。
“真正的‘红色物业’,不是高高在上标榜服务,而是俯下身子,把居民的利益、社区的难题当成自家的事去办。”赵小凤强调。光有态度不够,更需“硬支撑”。街道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评估,核心就是“摊开账本”,将调价的思路、方案、依据、困难,原原本本地告知每一位业主。面对质疑,居民区党组织牵头成立联合接待小组,面对面解释;面对反对,公司发出公开信,详细列出收支明细,“把心窝子掏出来给大家看”。
“党建引领”的力量在细微处闪光:业委会带头算账释疑的担当、居民区党组织反复协调的韧劲、物业人渴望做好服务的拳拳之心,汇聚成破局的力量。2020年4月8日,一个让沙田物业人铭记的日子:大上海城市花园业主大会以80.85%的高同意率,通过了每平米上调0.6元物业费的决议。“短短35天,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赵小凤动情地说,“这0.6元调的不仅是价格,更是服务升级的希望,是业主理解和信任的回归。”
温情延伸
“红色物业”守护“夕阳红”
成功的实践坚定了沙田物业走“红色物业”道路的信心。他们积极响应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争创“红色物业”实践点和示范点。党员模范薛宝国也成立了党员创新工作室,专注于服务创新。在普陀区“物业+养老”模式的指导下,一项名为“5+3+1爱筑夕阳”的为老服务项目应运而生。以“五有”保障安全无忧、“三助”服务温暖日常、“一联动”机制确保响应及时,沙田物业为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筑起温暖屏障。
在常高公寓,老党员经理曹静宜是温情服务的践行者。她带领团队与8户独居老人“结对子”,互留电话,24小时开机待命。“看到老人们安心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我们更加确信:物业的价值,不仅在于修好一盏灯、扫净一条路,更在于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让社区成为温暖的港湾。”曹静宜的行动,正是沙田物业理念的生动注脚。
面对市场风云变幻、居民需求日益多元、治理难题层出不穷的挑战,沙田物业团队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力量。赵小凤在分享的最后总结道:“我们深知,在算经济账的同时,更要算好民心账;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更要担起社会责任。只要心中有‘红心’、有‘居民’,物业服务这条路,就一定能走得更稳、更实、更有温度!”
来源:普陀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