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日前,崇明新海镇积极推行“红栎养老时光汇”项目,以“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鼓励低龄老人发挥余热,在“老有所养”之余探索“老有所为”。 “凌阿姨,您又想找我聊天啦,最近手机使用中是不是遇到一些问题。”下午一点,在新海镇三沙新村小区,“红栎养老时光汇”项目的志愿者包耀娟来到89岁的老人凌秀珍家中,用一个小时,帮助老人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并协助老人完成家务。 今年89岁的居民凌秀珍是一位独居老人,平日里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中不少琐事都会寻求志愿者的帮助。“耀娟不仅陪我聊天解闷,还帮我代配药、代买菜,像家人一样关心我。”对于志愿者们的服务,凌秀娟表示十分满意和感动。 59岁的包耀娟是凌秀珍的邻居,在加入“红栎养老时光汇”之前,就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社区志愿者,不过,最近她到凌阿婆家中陪她聊天,帮忙整理家务,有了一个新身份——时光伙伴。包耀娟介绍,她所提供的为老志愿服务时间,将以“时光币”的形式,存储在“时间银行”——“沪助养老时光汇”小程序中,以便将来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你看,这些是我完成的志愿任务,总共积攒了52个‘时光币’,未来有需要的时候就能从中‘支取’对等的养老服务。”包耀娟一边打开手机小程序,一边向记者介绍“时间银行”的作用。 包耀娟陪凌秀珍聊天 据了解,“红栎养老时光汇”是新海镇自2024年以来推行的养老互助机制,其中项目的服务提供者“时光伙伴”以55岁-65岁的低龄老年人为主,他们为高龄老人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服务,其服务时间被储入个人“时间银行”——“沪助养老时光汇”小程序中,在本人服务时间累积到50小时以后,可兑换社区的一系列养老服务,诸如理发、扦脚、清洗生活用品等。 在居民周玉兰家中,志愿者陈杰同样为老人带去不少暖心服务,由于周阿婆年龄较大,腿脚不灵便,大家总是力所能及地为她提供帮助与照护。“周阿姨,我帮您拿了快递,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和包耀娟一样,刚退休的陈杰也主动加入了“红栎养老时光汇”项目,“老人或家属在手机小程序上下单,我们就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十分便捷。”陈杰说,“本来我们还年轻,服务老人是应该的,如今,通过‘时间银行’,还能让我们在未来多了一份保障,一举两得。” 同时,考虑到有些低龄老人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居委会还会定期开展各类培训,确保志愿者操作流畅无碍。“前期我们以调查排摸的形式,了解社区高龄老人的服务需求,招募了一批‘小老人’,通过公益时间存储、兑换的方式,激励更多低龄老人去关爱高龄老人,希望打造一条养老服务可持续生态链。”新海居民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龚挺说。 居委会开展志愿者培训 截至目前,新海全镇已有41名“时光伙伴”为33名社区老人提供相关服务。下一阶段,新海镇将围绕机制构建、宣传培训、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红栎养老时光汇”项目,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确保老年人可以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包耀娟(右)帮助凌秀珍(左)使用智能手机
居委工作人员教包耀娟使用“时间银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