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管不了了,让他父亲带走!”这一幕发生在七宝派出所的调解室内,初中生小余的母亲面对亲子关系的僵局情绪几近崩溃…… 面对校园暴力、亲子矛盾、学业冲突等敏感的涉青少年警情和求助。近年来,闵行公安持续探索“警校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员民警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中,七宝派出所依托社区少年服务队,实现提前预警、及时干预、闭环回访,成功教育帮扶16名深陷困境的青少年。 今年初,七宝派出所通过警校联动机制,发现了一名本区的初一在读学生小余,可能存在家庭关系失和的情况,拥有26年党龄的专管民警刘维平主动介入并了解情况。 小余生活在一个离异家庭,一直与母亲生活。2年前,因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母亲在与小余争执过程中误伤了孩子。虽受伤不重,母子心里却埋下了“伤”,之后小余便呈现出“暴走”的一面,几乎无法正常沟通。获知情况后,校方也采取了教师约谈、心理干预等方法,但收效甚微。5月,小余因琐事再次与母亲发生争执。争吵过程中,母亲扬言“不要孩子了、让父亲领走”,小余也在惊恐下报警求助,“我妈不要我了!怎么办?” 单亲家庭、母子争执、肢体冲突......母子关系似乎不可调和,然而在民警刘维平看来,小余并非“无药可救”。在沟通中,他掌握到小余认为母亲过于“强势”,言语中缺少对他的关爱。 为打开正常的沟通渠道,刘维平一方面避开训诫说教,巧妙以“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为切入点与小余深入交谈,引导他“做事先做人”,理解母亲独自抚养的艰辛,学习理性表达诉求;另一方面向小余母亲介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倡导以“鼓励式”教育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一步步促成母子相互表达歉意。
在持续引导下,刘维平成为小余愿意倾诉交流的对象,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维平还手书了一份《寄语》送给小余,信中希望小余能成为一名“阳光靠谱的男子汉”。小余母亲请老刘签名后,还装裱了起来,并不时向刘维平通报学习情况,老刘也顺理成章成为编外老师,愿意给予“补课”。
教育帮扶工作单靠民警还不够,为持续关注小余日常的学习生活,警方还联动校方、街镇建立线上“护苗”工作小组,由教师整理汇总小余的在校动态,街镇安排楼组长跟踪情况,全方位关心他在家庭、校园、社会中的表现。在多方努力下,母子关系缓和,小余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阳光。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