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中华艺术宫 > 文章详情

光影 |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主题展映焕新,看见城市的柔情与底蕴

转自:中华艺术宫 2025-07-03 20:47:26

  「梧桐深处」

上海光影美术馆 全新主题展映

本期“梧桐深处”主题展映选取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经典馆藏,这组作品以丰富的细节和情感,展现出上海深处的柔情与底蕴,让观众在画卷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独有的呼吸与律动,这是对城市肌理的真实刻画,更是艺术家们探寻上海精神、书写都市诗意的心灵归所。

「梧桐深处」主题展映 

  精彩作品赏析 

  邀您相聚苏州河畔,见证光影流动诗篇 

01

刘海粟《复兴公园》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复兴公园》是一幅充满生机与精神寄托的城市风景画,体现了画家在晚年融汇中西、情感深沉的艺术风貌。画面中高大的法国梧桐(悬铃木)枝干遒劲、树影婆娑,勾勒出一片繁盛茂密的林荫景致。人群三三两两游走其间,洋溢着都市生活的热烈气氛。

刘海粟以粗犷奔放的笔触、自由洒脱的线条勾勒画面结构,结合油画厚重的色彩语言与中国写意画的表现张力,使整幅画既具西画的造型感,又富有东方绘画的意境。青绿为主的色调贯穿全局,赋予画面清新明朗的东方气韵,也表达了画家对自然生命力的由衷赞美。《复兴公园》不仅记录了上海城市日常的一角,更寄托了刘海粟对艺术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重启的热忱。

02

任微音《淮海路一角》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与都市温度的风景写生作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呈现了画家对上海城市肌理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注视。

画面以淮海路街景为题材,描绘了街道两侧冬日树木掩映下的老建筑、沿街店铺与人群往来,勾勒出上海特有的市井风貌与人文景观。整幅作品以金黄、褐灰为主调,树梢斑斓如轻染薄金,建筑色块沉稳温厚,充满季节温度与历史沉淀;阳光在枝干与街面间跳跃,明暗对比微妙,增强了画面空间感与时间感。画面以横向街景展开,树木与建筑形成清晰的纵向结构,地面与店铺则引导出画面的横向延伸。画家以松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勾勒出树影、屋檐与人物,层层交织出丰富的画面质感。点景式的人物散落其间,为宁静的街道增添了生活气息,使整个画面在静谧中洋溢着浓郁的烟火人情。

在写实与抒情之间,它构筑了一道穿越时光的视觉记忆,为今日观者留下宝贵的时代印象,展现出艺术与城市发展交融的独特魅力。

03

陈钧德《街心花园》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城市中一处寻常的公共绿地。画面构图松散而有节奏,道路穿插于树林之间,人物散点式地分布在各个角落,既有交流又保有距离,形成一种自在、开放的城市生活场景。他并不追求精细的透视或结构,而是以略带夸张的比例和轻微的变形,强调画面的律动感与呼吸感,使整个空间显得宽松而亲切。人物造型简约,但动作自然,轻轻带出环境中潜在的叙事气息。

《街心花园》不仅在构图和色彩上表达自由感,在笔法和肌理处理上也展现出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画面中树木的轮廓并不规则,而是以粗犷的线条与斑驳的色块并置描绘,强化了自然元素的节奏感与生命力。地面、长椅、人物衣物等细部并未细致刻画,而是通过块面堆叠和颜色对比制造出层次与氛围。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画面虽然略显稚拙,却极富表现力——每一处笔触都像是情绪的记录,而非单纯的再现。在这里,艺术家关注的不是精确的视觉还原,而是整体画面的情感流动与光影氛围,那种游走于真实与幻想之间的模糊感,也恰恰构成了这幅作品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04

何小薇《上生·新所》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画面描绘的“上生·新所”位于延安西路1262号,原为美国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后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现由OMA建筑事务所改造为开放型多元社区。这一转变不仅是空间功能的转换,更是城市文化的更新。

作品以绚烂斑斓的色彩语言和富有节奏感的构图布局,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与幻想气息的都市风景图卷。整幅画以暖调为主,红瓦、橙墙、黄砖层层叠映,色彩浓烈却不失秩序,营造出如梦似幻的视觉氛围。建筑在明亮光线的包裹下,仿佛散发着温暖的生命热度;绿意盎然的植物、蓝色水面与天幕相互映衬,使画面在高饱和的色彩碰撞中依然保持清爽通透的质感。构图上,艺术家采用俯瞰式全景展开,结合蜿蜒的动线引导视线流动,使观者得以沉浸式“漫游”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空间。艺术家以诗性视角回应这一空间变迁,将历史建筑群描绘得温润而热烈,同时融入现代都市生活的意象。

05

路宏《可以坐下的城市》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作品《可以坐下的城市》以温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愚园路街头一隅的生活日常。画面中,一张街边座椅静静伫立于法国梧桐洒下的斑驳树影中,人与人、人与街道之间在温柔光影中自然交汇。艺术家采用横向长幅构图与平视视角,将咖啡店、行人、自行车、树荫等城市元素次第铺陈,节奏舒缓有致,营造出一幅阳光明亮、生活感十足的都市风景。整体色调以米白与淡黄为基调,搭配绿色与褐色的树影,构成清新而富有韵律的视觉氛围。

这件作品不仅描绘了城市空间中的美好一瞬,更聚焦于“可坐下”这一微小却富有温度的城市细节。座椅虽小,却承载着城市治理者的用心与市民的生活气息,是一个让人暂时驻足、放松片刻、交流情感的公共节点。

06

洪健《永不拓宽的街道》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作品《永不拓宽的街道》以细腻凝练的笔触、深沉静谧的画面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文化记忆与城市变迁的视觉史诗。作品以复兴西路上的柯灵故居为描绘对象,这里曾是现代文学家、电影家、文化活动家柯灵的栖居之所,也是海上文坛的重要文化地标。洪健通过中国画的笔墨构建起一道不可被遗忘的文化风景线,唤起人们对历史与精神的深层关注。

画面采用三联屏构图,每屏既自成一格,又整体联结,宛如一首节奏沉稳、层次分明的交响乐章,在静谧中蕴含力量。整体画面平直铺展,如同一面展开的长卷,勾勒出老上海街区独有的韵味。深冬时节的悬铃木枝桠交错、空灵萧疏,将柯灵故居的建筑轮廓层层托出,带来一种时间沉淀后的静穆之感。画面左侧的脚手架与残缺的标语“让城市更有温度”,以细节暗示出当下对历史建筑的关注与修缮;中央的红色电话亭与微开的门扉,则巧妙构成视觉焦点,象征文化的沟通与传承,寓意海派文化在新旧交替中持续生长。

07

洪健《墙洞背后的城市温度

——熊爪咖啡》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作品聚焦于上海永康路这家无门店、无店员的“熊爪咖啡”,该店通过墙洞中毛茸茸的熊爪递送咖啡,结合公益理念,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采用无接触自助服务模式,展现了社会温情与创新精神的结合。作品巧妙借用微信朋友圈九宫格的形式,将多个生活瞬间细腻组合,构筑出丰富且连贯的都市叙事。画面精准描绘了咖啡递送时的手部动作、人物表情与咖啡细节,生动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互动,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亲切感。

在艺术表现上,洪健融合了传统工笔的精细工整与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感。画面色彩温暖丰富,层层叠加的设色使物象质感饱满,光影细腻自然流转。线条流畅且韵律感强,肌理丰富且富张力,令画面既具细节的精致观感,也呈现整体的动态节奏。九宫格构图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多维呈现,也体现了都市生活的多样面貌,成功将传统工笔技艺与当代主题有机融合,展现出现代城市生活中的温暖与关怀。

08

何珏颖、徐步成

《梧桐深处的武康大楼》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以细腻写实的油画技法再现了上海城市记忆中极具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武康大楼。画面采用高视角俯拍构图,将梧桐掩映下的历史建筑与现代都市天际线同框呈现,形成强烈的时间与空间对照,营造出一种既厚重又灵动的城市氛围。

作品在色彩的冷暖对比中把握得恰到好处。大楼以红砖色调为主,带出其历史积淀与建筑质感;而远景则被淡紫、灰蓝的城市天际线所包围,层层叠叠、略带雾气,勾勒出黄昏光线下的都市余晖。近景的街道、车辆与人流以深色铺陈,突出了光影关系与节奏变化,给观者一种在梧桐树荫中穿行的视觉体验。构图上,武康大楼呈三角形尖角状伫立于画面中心,成为视觉的焦点。透视线自然延伸,街道交汇如城市血脉,将画面引入深远的都市空间。两旁的梧桐树既是结构上的平衡装置,也营造出一种“城市森林”般的包裹感,使建筑与自然、历史与当代得以在画面中共生。

09

周卫平《诗意的栖居——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此作品以工笔画与卡通插图风格融合的方式,描绘出一幅生动而富有温情的社区生态图卷。作品以俯瞰构图展开,细致描绘了红瓦白墙的花园洋房、茂密的梧桐树冠以及密布其中的居民生活场景,展现出一个既具有烟火气、又富有艺术感的“15分钟生活圈” 。

画作以明快而柔和的色调为主,绿色与棕红色相互映衬,营造出温馨宜居的城市气息。屋顶与树木以富有装饰感的笔触刻画,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色彩上的韵律感与节奏感。人物与活动场景则以缤纷色块点缀其间,使画面既有细腻的层次,又不失生动与趣味。构图上,画面打破线性透视的限制,采用传统中国绘画“散点透视”手法,使观者能够自由游走于画中各个角落。从左下角的社区活动、儿童游乐,到画面中心的文化设施、咖啡店,再到右上角的邻里交流与绿化空间,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高效便捷、情感丰盈的社区生活样态,体现了城市治理对“宜居”与“共建共享”的深度回应。这不仅是一幅描绘城市生活的佳作,更是一种关于现代城市人居理想的视觉构想。它借助诗意笔法,传达出“城市即家园”的人本理念,唤起观众对未来美好社区生活的共鸣与期待。

10

金焰《落叶满申城》

上海光影美术馆—梧桐深处

金油画《落叶满申城》以温润写实的语言描绘了上海秋日里一幅温情洋溢的城市图景:阳光穿过林荫,洒落在遍地金黄的梧桐叶上,一家三代人围绕着坐在轮椅上的老者缓缓前行,神态安详,步伐闲适。画面前方活泼的小女孩牵着白色小狗奔跑而来,唤起观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作品不仅捕捉了家庭团聚的日常美好,也巧妙地通过背景中的一尊雕像,引入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这尊雕像正是位于上海岳阳路、姚江路与汾阳路交汇处的普希金铜像,它最早由华俄文化协会于1937年设立,作为中俄文化友谊的象征,迄今已历经三次损毁与重建。艺术家在画中“挪用”这座雕像,并将其融入黄叶铺地的林荫道背景中,使这幅关于家庭与秋日的场景也蕴含出一层深沉的人文情怀。雕像不仅象征着外来文化与本土记忆的交汇,也见证着申城在时代风雨中不断重塑的精神内核。

什么是“上海光影美术馆”?

“上海光影美术馆”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携手上海静安区、SMG幻维数码联合推出全新文化IP,每周五、周六晚在静安区苏河湾进行不同主题的精彩光影展映。本项目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担任内容总策划,整合馆藏资源;SMG 幻维数码提供技术落地支持,通过AIGC、Projection Mapping 及超高清技术,对艺术品进行数字化解析与创造性转化。

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持续深耕中华文化主体性,彰显美术担当,承担上海美术使命,不仅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厚植城市文脉、凝聚精神力量,更专注扎根本土,着力挖掘上海高品质历史文化艺术资源。

未来,“上海光影美术馆”将持续推出“中国油画三十年”、“海派与岭南画派”、“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等主题展演,通过数字光影技术,让艺术巨匠笔下的神韵跨越空间距离,深情讲述动人的城市故事,彰显优秀中华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

光影为媒,建筑为幕

「上海光影美术馆」

让美术经典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展览信息」

全新主题展映,就在本周五!

「上海光影美术馆」

梧桐深处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

美术中的上海

黄阿忠:一涂一抹总关情

/ 展期 /

2025.5.31起

每周五、六晚18:00—22:00

/ 地点 /

静安区苏河湾亲水平台

浙江路桥与北苏州路交叉路口

(南苏777对岸)

供稿:教育部 | 编辑:王璐

主任编辑:吴雯雯

当前展览

49米层展厅

美术作品中的上海

49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我心中的敦煌”绘画作品展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至真·致心”

——致敬大师·《赤子冠中》少儿绘画

创作活动优秀作品展

0米层20展厅

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

抗战叙事(1931-1949)

0米层序厅、中厅、24展厅、B2层展厅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 地铁路线 /

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