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光影筑梦 公益同行”为主题的“阿拉公益电影院”的文化惠民活动在宝山区文化馆举办,将盛夏的暑气化作光影的清泉,浸润着市民的心田。
“文化馆就在家门口,竟然在这儿能看到这么多喜欢的电影!”家住杨行的张阿姨欣喜地说道。她本是来馆里看画展的,此刻却被展厅中央那面光影墙吸引。工作人员为张阿姨介绍公益电影排片与点位活动,光影墙上的老电影海报与动态地图在暖光中交织,与墙上的光轨相映成趣。
活动现场,三大环节如电影分镜般徐徐展开:宝山区文旅局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共同签署联建协议,将为项目注入强大的专业支撑;在“浇灌仪式”中,色彩缤纷的花束随着嘉宾们注入的爱心之水缓缓舒展,象征“公益之花”在多方共建中焕发蓬勃生机;随后的启幕环节,更是开启了这扇通往光影梦想和公益情怀的大门。
“阿拉公益电影院”是由宝山区文化馆打造的沪上首个公共文化配送品牌项目,借助宝山文旅的演出、展览、旅游、培训、导赏、非遗等各类文化活动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文旅商体展融合体验新场景。2025年3月起,文化馆每周均会放映公益电影,而在节庆、假期更会精心策划一系列有乐有趣有爱的放映活动,让文化体验从银幕延伸至生活。
现场的开幕影片是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共同摄制的《无声的宣誓》,讲述了青年党员支教帮助残障孩子上学重拾信心的故事,影片中的李老师以身作则在孩子安安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让他在成长的路上越飞越高,践行了成为一名合格党员许下的承诺。此时的入党誓词不再是一个个认识的汉字,而是一个个党员坚定的觉悟与选择。
活动最后,全体党员整齐肃立,面向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誓言字字千钧,激荡在每一位党员心间,坚定了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强化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阿拉公益电影院”项目以“红色传承、文化共享、服务惠民”为核心理念,创新打造“党建+公益+文化”三位一体的特色放映体系。“光影党课”系列,将《建党伟业》等经典影片与宝山本地红色景点讲解相结合,让观众在观影中触摸历史温度;“工业影展”系列,以《铁道游击队》等工业题材影片为脉络,串联起宝山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记忆;“非遗映画”系列,邀请剪纸艺人以影片场景创作红色主题非遗作品……这种将党建元素融入文化体验、以公益形式促进价值传播的模式,恰似放映机光束穿透黑暗的隐喻,让红色基因在光影流转中实现创造性转化。
从“农村公益电影”到“阿拉公益电影院”,宝山区文化馆始终在探索文化服务惠民的创新模式,正如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在现场所说:“它不仅延续了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的精神血脉,更通过场景创新让宝山文旅焕发新生。”
未来,宝山区将以该项目为基点,持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路径:通过数字化升级与科技赋能,让光影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城市肌理;借助流动服务网络的拓展,将公益放映的温暖辐射至更多角落;构建全民参与的文化共创机制,让不同年龄、职业的市民都能成为光影文化的传播者与创造者。这种对文化惠民的深度实践,是将“人民城市”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实景,让公益电影的光束不仅照亮银幕,更成为照亮市民精神世界的文化灯塔,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注入充满烟火气的基层活力。
记者:陆倩倩 张清宇
编辑:张思源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