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实力不对等的比赛,却看得场内外热血沸腾。客场对战徐州输了比赛,镇江门将沈帅帅却一战封神,赢得了对手的尊敬,赢得了现场千万徐州球迷的掌声,还一跃成为全国“网红”。
足球场上,徐州队和镇江队激烈鏖战之际,全网粉丝不关心比分,反而隔空喊话给沈帅帅加块“把子肉”,看似跑偏,脱离重点又有点小调侃的观赛视角,实际上是深度关注细节后的洞察与升华。
压力与荣耀下的凡人微光
回看镇江与徐州的比赛,进入“苏超”赛事第四轮。前三轮比赛中,徐州分别1:1战平盐城队,1:1战平宿迁队,2:1战胜连云港队,均无败绩。而镇江队除了首场3:2踢胜扬州队,其后0:4负于淮安队,0:2负于宿迁队。第四轮比赛遭遇徐州队,可以想见,镇江队思想上是带着包袱的。
面对强敌,“防守反击”是镇江队首选策略。比赛伊始,进攻节奏就被徐州队控制,身高不占优势的镇江队队员只能想办法用身体把球往边路去顶,去降低徐州队的进攻速度。饶是如此,90分钟的比赛中,徐州队仍然创造了多次射门机会。彼时,镇江门将沈帅帅高大的身影总是在做出判断的第一时间,飞扑向球,并将进球危机一一化解。十余位球员在球门附近缠斗之际,沈帅帅没有退缩,每一球都扑得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犹豫,即使腿部伤痛明显,一度场上抽筋拉伸。恰恰是这种分秒之间的果断和扑救的及时,给了全场球迷极大的安全感,以至于比赛尚未结束,“门神”称号已然让沈帅帅荣誉加身,连直播解说都开他玩笑,“场上最忙碌的人——沈帅帅”“赛后一定要加一块把子肉”。
遗憾的是,在最后6分钟补时阶段,镇江队的球门被徐州队攻下。但比赛结束后,球迷们已经不那么关心比分,他们更想知道,这个应该被奖励把子肉的不知名的镇江“门神”究竟是谁。奉献了这场精彩、纯粹的竞技对抗的健儿们是谁?他们真的是普通人吗?他们既然普通,又如何能成就如此多的闪亮的拼搏瞬间?
竞技与比拼中的地域和谐
随着“苏超”的爆火出圈,沈帅帅也一战成名,成了镇江的网红“门神”。6月17日晚,镇江数百位球迷自发来到镇江体育会展中心,提前等候将在此训练的镇江队,并为他们送上慰问品。“苏超”以来,第一次被这么多球迷“夹道欢迎”,沈帅帅和队友们有些受宠若惊。
“很感动,家乡球迷觉得我们做得很好,不枉我们拼命努力。”寥寥数语,沈帅帅直率的心里话中,有“受君之托”的担当,和“忠君之事”后的身心交付。这支为镇江而战的队伍,在这个普通的夏季,正上演一场酣畅淋漓的双向奔赴。
不仅是家乡球迷的点赞肯定,沈帅帅还被徐州球迷“惦记上了”。只因他在采访中透露在徐州未能吃上把子肉,徐州球迷便立刻打包了数十箱把子肉米线,连夜快递寄到镇江队训练驻扎的镇江扬中菲尔斯金陵大酒店,一时间抖音、小红书、快手、视频号上多条视频纷纷发声跟进,“沈帅帅,你要的把子肉来了”。
这份来自球迷定向投喂的“恩宠”让沈帅帅始料未及。在他看来,这是一场失利的对决,遗憾的比赛,能得到家乡球迷的肯定已然不易,没想到还会被对方球迷夸赞、鼓励。
感动之余,沈帅帅在收到来自徐州的把子肉礼物的第一时间,开箱分享给队友,并跟酒店协商,加热好后,立刻品尝,并录制视频表达了对徐州球迷的感谢。他坚持表示:“会给徐州粉丝送上‘回礼’。”
就这样,徐州和镇江的双城互动,在比赛结束后,通过“把子肉”和“沈帅帅”再度活跃起来。这份把子肉被网友解读为“苏超”带来的,徐州和镇江双城之间的夏日限定款“英雄相惜”,也是“苏超”创新营造的良性竞争文化与城市开放基因共同催生的温情之花。
韧性与的容错中的发展火种
随着“沈帅帅”词条在网络获得千万关注,登顶热搜榜,这个在“苏超”赛场上冉冉升起的符号,其意义远不止于一位表现出色的门将。
他是草根的代表,与他并肩争夺城市荣光的是空调修理工许俊杰、企业经理戴培、面包店老板朱忠权、中学生张国庆……
谁能想到,这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球队,曾经拿过江苏锦标赛、省长杯的冠军。
沈帅帅、戴培、刘丹……他们少年时,都曾是绿茵场上战斗到最后一场的“冠军选手”,此时却面临可能提前结束比赛的尴尬。就像本次“苏超”比赛中,镇江队曾惊艳亮相成为首场比赛中唯一一个赢球的苏南球队,而后却接连失利陷入困境,恰如这座城市的足球事业曾经辉煌,如今却陷入了人才断层的困境一样。
几番上阵,镇江队主教练汪磊感触最多的是,为这些32+球员感到遗憾,也为他们感到幸运。他说:“遇上‘苏超’,不在当打之年,他们心有不甘,但遇上‘苏超’,获得全国性高光,他们何其有幸!”
因为“苏超”,汪磊、戴培、沈帅帅们看到了城市足球发展的希望,在他们看来,“镇江足球,有好的基因,也需要好的传承。”“苏超”恰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纯粹赛场,也是“老带新”的最佳训练场。以11号球员张国庆,13号球员朱柏谕和30号球员王健为代表的09后小将们与“老将们”一同登场,借助对手的攻势,锤炼心智、打磨技巧。在公平的竞争中,除了努力,别无他法。
镇江小将们无需担心才华埋没,在“苏超”这个可以为城市而战的史诗级舞台上,他们的草根韧性会被互联网分发到每一个角落,他们的凡人微光也会被聚光灯映照出璀璨的烟火。因为这场全民的运动中,真正的裁判其实是场下的万千观众,他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们会将现场画面逐帧回放,让努力不被忽视,让汗水不被辜负。
在容错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让人不由想起镇江这座城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三怪美谈”:做“错”的蹄髈制成了“肴肉”、摆“坏”的美酒酿成了“香醋”、放“错”的锅盖诞生了“锅盖面”。“镇江三怪”看似妙手偶得,实则是镇江人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容得下每一场意气风发的探索与拼搏。
交汇点记者 钱飞 胡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