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浜”字怎么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浜”字有一种读音:bāng
“浜”字的含义
水部,左右结构。
小河。
独具特色的吴语地名
“浜”是太湖平原地区常见的吴语地名,多指一头不通的小河沟,也有行船、安船的意义。“浜”密集地分布在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太湖以东、上海冈身以西地区。
太湖平原河道密布。人们逐水而居,出行靠船,因此河道就必须延伸到村内,这段河道当地就称为“浜”。这种小河流的末端容易形成村落,因此古代江浙地区多以“浜”作为河流型村落后缀,就如同北方用“峪”“岗”来命名当地村落一样。由于浜的一头与河流水道相接,另一头延至村头、田间,所以与河流水道呈“丁”字形相交。明代李翊在《俗呼小录》中提到“绝潢断港谓之浜”。清《吴门补乘》亦载:“断港谓之浜。”以上都表明了“浜”有一端断绝不通的意义。
除了交通功能外,“浜”在生产、生活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通往村落的“浜”是农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往农田中的“浜”除承担农产品的运输外,还有灌溉功能。
在江苏省常熟市,因京剧和电视剧《沙家浜》而被大家熟知的沙家浜镇,不仅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历史,更融合了迷人的绿色生态。贾平凹在《沙家浜记》中写道:“游了一次沙家浜,再也忘不了江南的这个古镇,记住了这片可能是中国最干净的水和水中浩浩荡荡的芦苇。”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景色 图片源自新华社
20世纪90年代,沙家浜镇因为有不少砖窑厂、荒地和农民的开垦地,水域大量流失,生态遭到破坏。近年来,当地开展了生态清淤、生态护坡、栖息地营造等生态修复工程,并且建设了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自2020年起,当地通过改造和连通七个水塘,打造“多塘活水链人工湿地”,修复退化湿地5331平方米,水质从劣Ⅴ类水提升到Ⅲ类以上,显著提高了湿地治污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如今的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河湖交织、水网细密,湿地率高达74.37%。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的沙家浜镇,现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水乡韵味折射出其独特的魅力。
来源:中国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