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法治日报》头版报道“五有”工作法,打造人民城市实践新样本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5-06 16:29:00

来源 | 法治日报

记者 | 余东明、黄浩栋

《法治日报》2025年5月6日

解决群众烦心事桩桩有举措事事有回音

上海杨浦创新“五有”工作法

打造人民城市实践新样本

“源头预防案案有质效、接收受理时时有渠道、分流办理事事有回音、矛盾化解桩桩有措施、为民解难件件有温度”。如今,在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这五句话已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的行为自觉,通过持续创新形成“五有”工作法并在全区推广。

“‘五有’工作法是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新实践,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探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勇说,“在司法实践中,‘五有’工作法既是履职态度,也是工作决心,它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把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工作要求记于心、践于行,把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

可复制可推广

杨浦区检察院召开欠薪涉刑案件专题研讨会。

看见拖欠已久的工资到账,朱师傅和工友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前,朱师傅所在的建筑公司包工头刘某卷走20余万元农民工工资跑路,30位农民工来到杨浦区检察院寻求帮助。

接到求助后,杨浦区检察院迅速响应,以“五有”工作法为指引,为案件准确定性,引导区人社局行政执法人员收集证据,并建议向区公安分局移送犯罪线索。

刘某到案后,杨浦区检察院通过召开听证会,对建筑公司负责人和刘某开展释法说理。经多方协调,建筑公司同意先行足额垫付农民工工资,刘某的家属也在多方见证下向企业全额退赔。

据悉,杨浦作为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也是旧城改造大区,近年来大量矛盾纠纷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领域,涉法涉诉信访化解难度不断增大。如何更好地实现源头治理,考验着基层党委、政府和政法各单位的治理智慧。

杨浦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康强说:“‘五有’工作法的应运而生,找到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的新路径,让当事方深切感受到检察机关办案的力度和温度。”

其实在2023年,杨浦区检察院就创新了“检察听证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工作法”,进一步开拓解纷路径,提升解纷效能。在此基础上,杨浦区检察院持续丰富以“五化”(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为目标的信访工作法,最终固化为“五有”工作法。

“‘五有’工作法的本源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杨浦区检察院通过持续创新,进一步拓展了其内涵和外延,具有广泛的适配性和可操作性,是广大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新抓手和新准则,也是社会治理提质增效的新路径和新依托,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实意义。”杨浦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志斌说。

发挥“头雁效应”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勇接待了郑婆婆的女儿、委托代理人李女士,听她讲述老人郁积十多年的心事。

在杨浦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检察长接待室里,陈勇接待了李女士。十多年前,李女士的母亲被闯红灯的电瓶车撞倒,经鉴定构成九级伤残,然而肇事者音信全无,致使执行无法到位。

接访前,陈勇调阅了原案卷宗,向法院了解了执行情况,并到申诉人所在社区了解其生活状况。接访中,陈勇当面向李女士详细了解了情况,最终厘清诉求、找准症结,一举化解了这个沉积多年的信访老案。

“领导接访下访,为检察机关依法靠前解决群众诉求发挥了‘头雁效应’,进一步激发了推进信访案件事心双解的‘群雁活力’。”上海市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周子简说。

记者在杨浦区检察院制定的“五有”工作法深化推广工作任务分工方案中看到,今年的推进计划共设定了四大板块十六项任务,并分别安排了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做好统筹落实。其中,列明案件办理负面清单和办理流程图,保障“案案有质效”;通过“五位一体”受理渠道、回复答复“双向通道”,体现“时时有渠道”;建立案件流转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形成“领导包案+检察听证+检调对接+司法救助”模式,落实“桩桩有措施”;在上海“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开设检察为民专栏,提供线上办理和线上服务,展现“件件有温度”……

“‘五有’工作法需要政治智慧和专业能力来支撑,我们要发挥好全体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抓住问题本质,以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为目标,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根本,最终赋能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上海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胡春健说。

融入社会治理

近日,杨浦区委政法委与区检察院共同召开矛盾风险预防化解“五有”工作法理论研究暨推广运用启动会,旨在启动“五有”工作法赋能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并要求在全区推广。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杨浦区积极于去年年底全面启动新时代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而“五有”工作法成为其核心内涵和关键支撑。

走进殷行街道打造的全区首家升级版综治中心,“五有”工作法赫然在墙。信访、人民调解、律师、综合执法等综治力量集体入驻,实现多元联动;同时下设基层综治工作站,实现上下协同。这里还建成了信息化指挥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和场景应用,对全区矛盾纠纷化解和突发案事件的集中处置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五有’工作法已经成为杨浦区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最具辨识度的内在支撑,为优化基层综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为此,我们率先为‘五有’工作法赋能综治工作制定了操作标准,以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殷行街道党工委书记邱红说。

此外,在“五有”工作法的支撑下,杨浦区还创新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治理模式,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找得到人、办得成事、解决得了问题。

“‘五有’工作法是杨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源头化解矛盾风险的一项创新探索,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将持续深化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完善这一工作法的内涵外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广运用,全力守护好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