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60后”难忘的各种技术讲座、“70后”流连忘返的溜冰场、“80后”乐此不疲的碰碰车、90后恋恋不舍的街机……各地的工人文化宫,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见证了许多人的青春。
你和工人文化宫之间,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吗?这个“五一”,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带大家云探访省内多地工人文化宫,打捞美好回忆。
各地工人文化宫,从何而来?
1951年,中共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总工会南京办事处所在地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高雅的工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中心,作为南京解放以后的首项文化工程。
1951年6月的新华日报上,刊登了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揭幕消息及修建情况。 工人文化宫的建设,受到南京广大市民的关注与期待。其建成开放,让南京的广大职工群众倍受鼓舞,视其为当家做主的一项重要成果。
南京工人文化宫揭幕,工人兄弟纷纷前来祝贺。
由刘伯承亲笔题写“工人之家”四个大字,这块牌匾悬挂在南京工人文化宫里的醒目位置上。
刘伯承亲笔题写“工人之家”四个大字 不仅是南京,省内各地此后陆续建起工人文化宫。
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是全国第一所由工人和社会各界自筹自建的劳动人民文化宫。1952年投入使用,陈毅亲笔题词。
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扬州工人文化宫,1951年6月6日开工建设,1953年5月2日竣工。
上世纪50年代的扬州市工人文化宫 无锡市工人文化宫,原址在梁溪区清扬路1号,1954年2月3日建成开放。
上世纪50年代的无锡市工人文化宫 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人文化宫都是各自城市的地标,也是一代人的精神地标。
镇江市工人文化宫 工人文化宫,怎么进?
当时的工人文化宫,需凭工会会员证或者入场券才可入内。对当时的工人及家属来说,能到工人文化宫参加活动或休闲,是一件倍有“面儿”的事。
无锡市工人文化宫工属活动证 入场券、住宿券、茶券……一张张入场券,打开了很多职工的艺术之门、技术之门、科学之门、生活之门。到20世纪80年代,各地工人文化宫入场券的火热程度堪比现在的明星演唱会门票。
上世纪50年代,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印发的几种常用券。
早年无锡市工人文化宫发放的参观券,一角钱一张。 工人的文化宫,能干什么?
工人文化宫是维护广大职工权益的场馆、提升职工素质能力的“学校”。
1964年,南京市总工会以工人文化宫为阵地,组织同工种技术协作活动。
1979年,常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讲座和训练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
1986年,盐城市总工会每月十五日定期在市工人文化宫为全市广大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工人文化宫也是广大职工精神文化的“乐园”、文体休闲的阵地。
以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为例,早年,每逢下班或休息日,男女老少都会自发前来,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夜晚更是张灯结彩,俨然是新街口的一处“不夜城”。
1962年8月,职工们在南京市工人文化宫游艺室里下棋。 为啥这么火?这里诞生了南京很多个“第一”:
这里是南京最早开设的溜冰场,穿上旱冰鞋,你就是街上“最靓的仔”。
图源:网络 这里有南京首个灯光球场,当时球场的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奥体中心。
这里是南京最早开展台球活动的地方之一。它还培养出了亚洲首个奥运击剑冠军栾菊杰。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培养的名人有30多位。
省内各地文化宫,也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展览。1956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扬州市工人文化宫演出《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轰动一时。
1986年,扬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少儿书展。图为年轻的妈妈为孩子挑选图书。
1994年,无锡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建宫四十周年文艺汇演。
1996年元旦,苏州市工人文化宫爱琴海广场人山人海,人们观看这座千年古城首次举办的新年广场音乐会。
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战题材报纸及门券收藏联展》在苏州市工人文化宫开展。
2011年,无锡市工人文化宫里举行“迎五一工会助民就业”大型招聘会。 盛国平摄 没有网络的年代,也能玩得那么开心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里,人们也可以玩得很开心。
对于“50后”“60后”们来说,在工人文化宫里,自己度过了最潇洒的青春年华,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相伴一生的爱人。上世纪80年代,青年男女下班后,换上最好看的衣服,化好精致的妆容,音乐响起,在舞厅中翩然起舞,迪斯科是那个年代最火爆的“网红摇滚”。扬州网友@森罗万象回忆说,工人文化宫门口的地下舞厅,用卡拉OK点歌,茶水2元1杯,
而在很多“80后”“90后”眼中,工人文化宫对于那时还是孩子的自己来说,是童年的乐园。游乐项目人气爆棚,排队场面丝毫不输给现在的“迪士尼”。
哈哈镜、碰碰车、旋转木马、飞机……不少人都说,自己的童年是在“飞机”里转过来的,即便被转得“七荤八素”,也还是乐此不疲,转完还要再来一次。还有八爪鱼旋转车,俗称“大章鱼”,曾是各地文化宫里最风靡的项目。当时很多人去文化宫,就是为了坐一次“大章鱼”,忽上忽下地转动,是南京很多“80后”“90后”最难忘却的童年回忆。
1985年,南京市工人文化宫的八爪鱼旋转车前,人潮涌动。 曾经很多年里,国内外有什么新电影,都会第一时间在文化宫上映。企事业单位、学校会派发电影票,很多人的刷片习惯就是从那时养成的。
南京金陵工人影城建于1998年,前身就是工人电影院。影城开业那年,《泰坦尼克号》被引入国内,大家从那时开始,慢慢从小屏幕转向大银幕。
上世纪80年代的工人电影院和南京市工人文化宫。 如今的工人文化宫,又是什么样?
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地文化娱乐场所不断增多,职工群众的文化活动有了更多选择,文化宫的存在感和重要性不断降低。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工人文化宫提升规范化建设、管理脚步,围绕“让工人文化宫里有‘工人’、有‘文化’”,出新招出实招,重新回归主流文化阵地,致力打造新时代“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2018年10月29日,67岁的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告别了新街口,搬迁至秦淮区白下路257号。
南京新工人文化宫 新建成的文化宫设有职工之家、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中心、职工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现代化的办学设施,舒适的教学环境,可全方位满足各种类型培训需求。体育健身中心设施一应俱全,配备羽毛球馆、游泳馆、篮球馆等专业场馆。工人剧场拥有专业的舞台灯光和音响设备,可容纳542位观众。
新一代江苏人,将与焕然一新的工人文化宫并肩同行,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篇章。
扬州市工人文化宫
镇江市工人文化宫
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
无锡市工人文化宫书房可以手机扫码阅读、听书。 结束语:
老照片会随着时间慢慢泛黄。但那些年,大家认真追过的工人文化宫,那些美好而珍贵的片段,或许会在当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如同潮水一般重新涌向心头、浮现眼前,清晰如初,温暖而坚定。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即便岁月流转,星光依旧温柔地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整理: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
图片来源:新华日报报史馆、视觉中国、金陵档案、南京发布、紫金山新闻、紫牛新闻、扬州市总工会、无锡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