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 · 胡鹏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在历经百年的提篮桥监狱,有一个上海监狱系统内犯情结构最复杂、死缓无期罪犯高度集中的监管区,其中不乏有严重暴力倾向的杀人犯。从十几年前向国外暴力罪犯改造专家学技,到如今形成特色鲜明的系统改造方法,胡鹏成功将上百名暴力罪犯改造成“可塑之才”,更带领团队开创了全国领先的暴力犯分类改造“上海经验”。正如他所说:“每一个灵魂都有重生的可能,关键是要找到打开心门的那把钥匙。”
1
从借鉴到本土化创新
首创暴力犯改造科学体系
12年前,提篮桥监狱成立暴力犯分类改造实验监区,面对暴力犯管理中交流难、管理难、改造难的难题,他立下了“世界上再难改造的罪犯也能改好”的决心。
在学习国内外监狱的管理和矫正技术的过程中,他意识到对罪犯的管理和教育是一体的,改造会深入到罪犯的日常。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访谈和调研,基于国内暴力犯的实际案例,创新研发融合中国法治文化特质的VR-20暴力风险评估工具,为分类改造提供重要基础。
在改造中研究,胡鹏也把研究融入罪犯改造。经过多年探索,以胡鹏为代表的提篮桥监狱民警建立了暴力犯风险预防项目库,形成中国首创的专门针对暴力犯群体的评估-管理-矫正体系。
2
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让暴力犯真正低头
胡鹏曾改造过一名特殊的暴力犯,这个自幼习武的“大哥”,信奉“拳头就是真理”。面对这样顽固的暴力犯,他没有止步于常规的普法教育和亲情帮教,而是带领团队创新推出了“沉浸式戏剧矫治”项目。
以真实案例为蓝本,让罪犯们自主选择演绎案件中的不同角色。当这名惯用暴力的罪犯被安排扮演受害人家属时,剧情的发展让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暴力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从不低头的硬汉当场泪流满面。“当时整个现场都安静了,”胡鹏回忆道,“连最顽劣的犯人都被深深触动,戏剧表演过程中演员和观众都会被感动到眼眶湿润”。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针对性矫治项目更是层出不穷。在胡鹏看来,对这些暴力犯教育改造的意义不仅局限于监狱内,更有着意义非凡的社会价值。“只有让他们真心悔罪,才能真正重新做人。”
3
从团队攻坚到全国推广
让“上海经验”走出高墙
胡鹏带领团队探索形成的评估、管理、矫治一体化“暴力犯改造模式”,先后有5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全国评比中获奖,暴力犯分类改造课题获得司法部全国监狱系统调研一等奖,形成教育改造工作的“上海经验”。不仅如此,这些凝结出的“上海经验”,也通过一次次普法宣传、一场场联学共建等形式,不断延伸到高墙外。
在海南监狱系统的讲堂,他分享“攻心治本”教育法;在北京监狱系统的培训现场,他演示VR-20量表应用技巧。他主编的《暴力犯矫治实务手册》已成为全国监狱系统培训教材,再次将“上海经验”播撒到神州大地。
4
耀眼荣誉后的
“平凡坚守人”
从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到全国监狱先进个人,从监狱的“青年岗位能手”到司法部表彰的先进个人,胡鹏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监区一线。在同事眼中,他是那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拼命三郎”;在罪犯心里,他是既严如父又慈如母的“胡警官”。当被问及获得这么多奖的感受时,他总是说:“这些荣誉属于所有在高墙内默默耕耘的监狱民警。”
百年工运·匠心传承
“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个称号不是终点,而是正心育人的新起点”。回顾他20多年的从警生涯,始终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用科学方法破解罪犯改造难题,用创新思维突破矫治瓶颈,更用师者仁心温暖冰冷铁窗。胡鹏在第一线的平凡岗位书写出了不凡的业绩,他不仅是许许多多在改造罪犯一线民警的缩影,同时也是监狱分类改造工作走深走实的生动注解。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罪犯亲属、监护人:上海监狱2025年5月会见日安排,请查收!
2、【世界读书日】“书”香有路,“阅”见新生,倾听那些穿越高墙的文字
3、上海监狱召开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暨审计工作会议
编辑:郭 伟
稿件指导:陈恒杨
供稿:提篮桥监狱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