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财经大学 > 文章详情

SUFERS·劳动者|校园中的“信息枢纽”

转自:上海财经大学 2025-05-01 09:24:11


编者按:每一种奋斗都值得被记录,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被尊敬,每一个岗位都熠熠生辉。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校党委宣传部、上财学生融媒体中心推出“SUFERS·劳动者”人物系列专题报道,聚焦专技、教辅、后勤等一线教职员工,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致敬每一位在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坚守的上财人!



细节至上的

“课业经理人”


01



桌面上堆积的材料、手机上密集的未读提醒、电脑上跳动的数据……这些都是教务秘书的办公常态。“工作能替代咖啡让你瞬间清醒,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务秘书秦盈打趣道,“这份工作很‘重’,一方面是工作量很重,另一方面这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桥梁纽带,不容一丝马虎。”课程和考试安排的精准无误,各类教学数据的统计填报,学生的学籍管理和课程建设材料归档,都需要在系统与纸质档案间反复核验,是一项容错率极低的工作,细微疏漏就可能引发教学事故。

「 责任重大 」


“为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必须不畏繁琐,因为教学中无小事,不容许任何差错。”人文学院教务秘书刘曦面对老师们在上传教学文档和期末归档考核材料的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常见问题,逐一耐心沟通进行自查、复查、抽查,从通知传达到后勤支持和流程协调,确保各项材料完整合规、流程无缝衔接,高效协调保障教学成果顺利落地。

「 不畏繁琐 」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教务秘书要像拼图大师般将任务分类。每年五六月份,他们既要确保应届毕业生论文答辩、毕业审核、档案归集等工作万无一失,又要同步开展新生教学计划编制等筹备任务,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消息,这种多线程作战状态也预告着每年最热闹的毕业季和招录季“双季交响”时分的到来。

如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师生体验?

如何将碎片化的工作拼接起来?


新生入学教育时,他们主动了解学生对课程体系的疑问,实施分阶段的“预告培训”,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有效减少咨询压力。会计学院教务秘书安然渐渐发现这个岗位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领域,“我们既是‘流程执行者’,也是‘问题解决者+创新推动者’,工作价值不仅在于‘纠错’,更在于‘预防’,每个小优化都能助力师生顺畅前行。”


「 创造力 」


教务秘书要平衡系统性协调与人性化服务的博弈,“这项工作非常考验跨部门协调能力,需在教务处、教师、学生间传递政策并落实,需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灵活变通,平衡各方。”外国语学院教务秘书王琰说道,“有时老师质疑规范要求条目,还需要在坚持原则要求修改的同时,提供共情价值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 协调力 」

“每当看到学生捧着毕业证书的灿烂笑容,收到同学的感谢信,所有的疲惫都会化作前行动力。”他们甘做默默耕耘的“教务匠人”,用责任与智慧编织着教育工作的经纬线。

科研路上的

“隐形筑梦师”


02



“十年光阴,扎根基层科研管理服务,最深的感悟就是‘平凡中的坚守’。”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科研秘书朱梦雪提到的“坚守”二字背后,是科研秘书们面对师生科研需求时用专业与细致书写责任,从成果审核到项目申报,从协助教师整理资料申报科研成果,到为学生解疑答惑指导科研方向,“尽管繁忙且繁杂,但这一路上,也见证了无数师生科研之路上的成长与突破,那一刻我同样感到骄傲与自豪。”

「 坚守 」


“回复课题申报咨询、填写职称申报表格、核对人才申报数据……回过神时已到饭点,才发现杯子里的水还没来得及喝一口。”这是经济学院科研秘书周宇的日常写照。

「 忙碌 」


在谈及一天的工作时,金融学院科研秘书张盛丽聊到:“我们的工作琐碎却充实,需要及时收发通知,提醒老师推进工作;邀请国内外专家,收集论文,筹备学术会议;整理数据、撰写总结与申报材料……”多线作战是常态,既要快速分辨任务的轻重缓急,又要同时推进多项工作。

「 琐碎而充实 」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担任多年科研秘书的潘洁,对于学院内每一位教师的科研领域以及专业方向都了如指掌。“每当学校发布新的课题申报通知,我都会迅速行动起来,深入细致地了解相关内容和要求,对可能参与申报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动员。希望通过个性化的服务,确保大家的努力得到最大的回报,进而提高学院团队申报课题的成功率。”

「个性化 」


科研秘书每年需要承担学校超过百场学术活动的筹办工作,从简单的学术讲座到大型的国际会议,都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和服务。他们在日常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小窍门”,高效地组织管理研究项目和学术活动,确保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每一位科研人员的成长、每一份科研成果的诞生、每一场学术会议的圆满,都藏着他们无声的努力,只要用心,平凡岗位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管理服务的

“桥梁建造者”


03


在依法治校的时代浪潮中,从事法律事务的他们手持法律之尺,丈量校园治理的规范,架起制度刚性与实践温度的桥梁。他们逐字审核一份份合同的风险条款,耐心解答师生的法律咨询并提供专业建议,迅速响应、依法处置突发的法律纠纷。


“一个标点符号的疏漏,都可能埋下风险隐患。”党委校长办公室孙伟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到高校法治工作和法律事务的多元性与特殊性。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孙伟在繁琐的文件审查、沟通协调中始终保持严谨。当看到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成为学校管理的规范,或是帮助师生解决法律难题时,他充分感受到了职业价值的彰显。

「 严谨」


人才发展的“成长之桥”、人际关系的“协调之桥”、制度落地的“政策之桥”,人事工作者架起的是制度理性与人性温度的桥梁。



“见证青年教师的成长、教授退休的感动时刻,以及老师们因我们解决问题而感谢的瞬间,让日常工作变得有意义。” 坚守岗位十年的人事处办公室主任刘霖这样说道。人事工作最宝贵的收获是每个工号背后的故事,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展现独特光彩,像维护花园一样保持和谐与自由。“我们用坚守为每一位老师的成长铺路,为他们的权益护航,竭尽全力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尽管没有聚光灯下的耀眼,没有讲台上的掌声,同样让我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价值与荣耀。”

「 意义」

他们虽不立于讲台,但却承载着校园信息的精准流转和高效对接,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创新与奉献,沉淀于琐碎日常中无声却坚韧的守护,如同校园夜空中的繁星,各自闪耀却又交相辉映。



来源|党委宣传部   上财学生融媒体中心

文|姜若羲(学) 黄天骋(学) 谢雅靖  依子贺

图|葛靖远(学)

编辑|叶天辰(学)  校对|依子贺

审核|曹东勃  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