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济南市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工作站启动暨食用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阳区成功举办,现场发布食用菌首席专家工作站平台资源,邀请省内外食用菌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主题报告,围绕技术服务及销售合作进行签约仪式并研讨交流,现场观摩数字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及保鲜加工全流程,标志着济南市在打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制约、赋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
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工作站目的在于立足济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整合集聚食用菌人才、技术、信息、服务、产业、品牌等资源要素,打造“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在生产一线的“桥头堡”。通过组织开展观摩培训、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发展研讨、产销对接等,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水平,致力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开辟食用菌产业“新赛道”凝聚新动能、塑强新优势。
济南蓬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工厂化生产海鲜菇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和全国最早运用“液体生态技术”工厂化生产海鲜菇的企业,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工厂化技术体系,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的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周年化,辐射带动济阳区乃至周边区域食用菌产业化全链条可持续发展。2024年被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济南市瞪羚企业和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济南济阳试验站。
济南市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工作站在济阳区成立,正是借力济阳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良好势头,厚植高质量可持续特色优势,提质扩面加快济南市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加力的关键之举。公司董事长刘克东表示,“我们将以首席专家工作站成立为重大契机,依托首席专家工作站高位平台,开展技术集成推广与普及培训交流活动,进一步共同把济南特色优势食用菌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食用菌养殖产业提质升级、增收增效。”
济南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集成创新推广应用为支撑,在平菇、鸡腿菇、海鲜菇等传统品种发展基础上,引进推广羊肚菌、灰树花、秀珍菇、大球盖菇等适销对路珍稀品种。2024年,全市食用菌产量5.2万吨左右,产值2.7亿元,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标准园区等60余个。长期以来,基层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产业发展小而散的瓶颈,限制着食用菌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快破解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开辟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赛道”,成为当前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正是在这一形势下,济南市聚焦拉长短腿强化弱项,以科技支撑加快培植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助力建设全省食用菌现代化生产新高地,济南首席专家工作站应势运营成立。“通过整合各类优势科技资源力量,把高质高效关键技术尽快送到食用菌生产主体和养殖户手中,让广大经营主体和菇农第一时间在家门口共享优质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食用菌首席专家周学政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加快把高产高质高效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鱼塘池边,济南市农技推广系统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高标准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团队,每个团队设立首席专家工作站,以团队为基本单元开展技术集成推广。目前农技推广服务团队涵盖特色草莓、高效食用菌、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与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等11个农业技术和产业门类。
与此同时,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服务团队创建基础上,2025年着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步伐,构建“1211”农技推广整体架构,培育一支素质优良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一批标准规范农服快车基地,推广一批先进适用农业主推技术,建立一套协同高效推广机制模式,打造一个亲民为民“垄上行”农技服务品牌,进一步明晰发力点,打出系列“组合拳”,协同高效将科创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实现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科技支撑有力有效。
近年来,济南市紧紧围绕加快培植优势特色产业,以持续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支撑水平为根本依托,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体制机制为有效抓手,坚持基于需求侧农技服务改革基本导向,整体服务质效进一步增强,着力为打造一流示范基地、加快技术集成推广应用、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持续高效赋能。
实践证明,济南市农技推广体系框架下的首席专家工作站,成为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有形抓手和重要依托。济南市将锚定提升农业强市技术支撑水平目标,加快在农业技术展示集成推广上聚焦聚力,在打造农技推广特色示范样板上协同发力,把准发展需求,瞄准一流标杆,推动体系建设,加快数字农技、品牌农技、文化农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为服务打造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农技智慧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刘飞跃 通讯员 魏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