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在黄浦,从行政检查到柔性执法,今年以来,区城管在涉企行政检查领域推进数字赋能、在多部门协同监管方面实现效能聚合、在基层网格治理环节突破时空边界、在执法包容审慎中彰显法治温度,多维度探索城区治理现代化路径,为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亮码明权刻监管精度,用规范行权立营商公信。今年黄浦城管加快对“随申办”小程序的应用,依托上海统一综合执法系统,提前安排检查计划并生成唯一“检查码”,让被检查单位通过“随申办”小程序扫码后,可实时查看检查事项、执法人员信息及检查标准,同步接收整改反馈,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检查流程闭环管理。
淮海中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推行工地监管日常检查“码上行”,施工方项目经理张经理明显感到对工地施工进度的影响减少了,检查内容和过程更规范了,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过去检查是‘说一处查一处’,现在是‘扫码检查全透明’,这个方法‘我看行’。”打浦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推行“检查码”检查已达20余次,单次检查时长明显缩短,受检企业满意度较高。期间,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队员现场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助企纾困解难。
今年伊始,黄浦城管联合市场监管、公安和消防等多部门,对食品安全、商圈楼宇和外滩观景平台无证摄像等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整合资源,打破信息壁垒,避免多头检查,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以数据共享打通行政藩篱,让协同监管聚变治理效能。
南京路步行街中队和外滩风景区中队充分发挥“城警联动”机制,在步行街和外滩观光平台重点查处无证兜售、占道设摊和无证揽客拍摄等违法行为,形成“发现—处置—固守”闭环管理,全力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游览环境。
瑞金二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市场所,构建起“1+1>2”的联合执法体系。依托“清单式检查+专业化分工”机制,将食品经营资质、后厨卫生、垃圾分类等多项指标纳入“全科体检”范畴。通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匹配执法人员与检查对象,将原本需5、6次不同部门的检查整合为1次综合检查。
豫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街道职能部门、市场所和属地派出所和消防支队对豫园小商品市场开展“体检式”检查。双方通过信息共享,标准统一,一次性检查飞线充电、消防安全和经营秩序等多项内容,避免企业频繁迎检。正如市场负责人曹某所说,“联合执法让检查从‘车轮战’变成‘一站式’。”
黄浦城管街道中队以党建引领下“多格合一”的基层治理体系为抓手,聚焦基层治理中占道经营、跨门营业和油烟扰民等顽疾,以科技赋能为支撑、社会参与为基础,将“九龙治水”的碎片化治理转化为“攥指成拳”的系统性攻坚,切实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形成商居“双赢”的发展势态。
小东门街道城管第三网格工作站联合上海顺意丰党支部黄浦片区召开专题协调会,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先锋链”“多元共治服务链”“闭环管理治理链”,在帮助快递企业解决“卸货难”的同时,油车码头街街面环境焕然一新。五里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整合城建、城运中心、社区居委会、物业等多方力量,当好商户与居民间的“调解员”和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协助商家对油烟排放管道实施延长改造,让“烟火气”不再成为“烦心事”。
老西门街道城管第三工作站采取“城管+消防+民警”联动模式,组建专项检查组,对商务楼宇内的棋牌室,旅社,剧本杀等企业商户开展联合整治,及时消除各类妨碍消防通道、占用公共部位和违规开设旅社等行为,筑牢楼宇运行安全防线。
治理的天平丈量法治尊严,执法的温度滋养市场生机。黄浦城管积极落实“轻微免罚”与柔性执法机制,通过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温度。依据《上海市城市管理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针对市容环境、房屋管理等四个领域共12项首次且危害轻微的违法行为(如占道经营、干湿垃圾混装、施工铭牌未规范设置等),推行“首违不罚”容错机制,以教育劝导、限期整改替代行政处罚。
人民广场地区中队通过“说理式执法+靶向式普法”组合拳,对在上海博物馆门前占道堆物的垃圾处理公司进行现场普法,告知其行为影响了市容市貌,要求其限期及时整改。外滩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对辖区餐饮单位开展餐厨垃圾申报情况检查时发现,有部分餐饮店铺未办理餐厨垃圾申报手续,中队对其进行普法教育,指导其补办了申报手续,提醒商家开展定期自查,做到规范经营。
优化营商环境绝非一时之举,而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长远之策。接下来,黄浦城管将继续以智慧监管赋能精准治理,以柔性执法护航市场活力,在法治框架下探索出一条商居共荣、活力迸发的治理新路,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坚实的城管力量。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区城管执法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如厕不排队!外滩这个公厕扩建了
2. 黄浦区部分红色场馆“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开放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