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上海市社联联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举办“悦见人文”人文社科走进华东理工大学首场活动,当日也是华东理工大学第34届思想学术节开幕式。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副主席蒋传海,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奚彤云出席活动。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受邀以“唐诗何以铸就中国诗歌的黄金年代”为题作首场报告。2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报告。活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林牧茵主持。
王为松在致辞中表示,“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让人们接受人文社科精神滋养,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独立自主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励我们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强国复兴的时空坐标系里,当代大学生的青春轨迹正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高度重合。上海市社联面向大学生创建“悦见人文”项目,走进华东理工大学开展系列人文社科活动,是为了更好搭建文理交融的平台,助力同学们成为“左手握定理,右手执诗卷”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展现自信从容的青年力量。
蒋传海强调,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一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华东理工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强化工程特色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养成,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文化育人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将以“悦见人文”人文社科走进华东理工大学系列活动启动为契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承担起新时代高校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全面实施深化文化内涵建设行动,努力培养具备科技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引弛教授从一首唐诗改变一位学者的人生路径说起,从唐诗的广狭定义、唐宋诗词的区别展开,与同学们分享了唐代各种题材的诗歌,从边塞诗到山水田园诗,从表现友情、亲情到表现爱情的诗歌,向同学们展示了广阔的唐诗世界和丰富的唐人情感世界,并就唐诗成为中国文学高峰的原因、阅读唐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享。
现场互动交流环节,陈引驰教授回答了同学们有关“如何更好用唐诗慰藉心灵”“人文学科有用无用讨论”等问题,指出人文学科对人生和生命思考的关键作用。
悦见人文
“悦见人文”项目是市社联构建分众化、广覆盖的社科普及新格局的创新举措。项目秉持“以文化人”宗旨,邀人文名家学者,走进沪上理工类高校,结合经典之作,以讲座、对谈、互动为径,搭建知识的阶梯,使高校学子深入人文社科之堂,编织思想的经纬,促致知之途,因经典而致远,使格物之工,得人文而愈精。下一步,本项目将继续在华东理工大学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将逐步扩展到本市其他理工类高校,形成推动文理交融、惠及广大学子的社科普及新平台。
来源:市社联科普处、华东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