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提高全省居民健康水平,近日,包括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省红十字会、省计划生育协会在内的10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机制,构建全方位健康管理阵地,创新全链条健康管理模式,实施全生命周期综合干预。其中提到,山东将全面推广“两处方一提示”健康管理服务,2030年底前,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覆盖。
2025年底前,设置体检科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处方一提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山东将整合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等健康管理全链条服务,以重点慢病为切入口,逐步推开“两处方一提示”全人群健康管理模式。通知明确,对就诊患者,开具“常规处方+健康处方”,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等健康指导,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体检人群和家庭医生签约人群,加快推广“健康提示”,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全流程诊疗指导。2025年底前,设置体检科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处方一提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025年底前,山东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到12%以下,2030年降至11%以下
根据通知,山东将扎实推进慢病一体化管理。统筹推进健康山东-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四大行动,完善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持续推动“三减控三高”项目,巩固“一二三四奔健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品牌,实施慢性病综合干预。
同时,完善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建设标准,拓展一体化服务路径,深化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2025年底前,山东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到12%以下,2030年降至11%以下。
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30%以上
在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通知提到,山东将全面推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验,不断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质扩面,打造心理健康服务品牌。加强平台建设,优化接听流程,强化人员配备,推动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建设。
同时,山东将组建省、市、县巡讲团专家库和科普专家库,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宣传巡讲,2025年全省开展不少于500场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持续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调查,针对性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引导,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30%以上。
2025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增加百家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
为深入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通知提到,要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推动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
根据通知,山东将加强医疗机构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建设,提供体重管理服务。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等系列活动,加强体重管理人才技能培训,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2025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增加百家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2030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2025年底前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个人全生命周期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全覆盖
通知要求,推动预防接种向全生命周期拓展,全面推广个人全生命周期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为群众提供集接种单位搜索、地图导航、接种预约、接种信息查询、儿童入托入学查验等为一体的“掌上办”服务,2025年底前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并持续优化服务功能。
记者了解到,山东将扎实做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2%以上。推广成人预防接种健康处方,引导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儿童等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推动预防接种向全生命周期拓展。
到2030年,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38%以上。
为加强健康科普能力建设、推进“中医生活化”以及推动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通知提到,山东将组织“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品牌活动,召开“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持续举办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健康科普作品创新创意技能竞赛等系列科普赛事。
同时,山东将以中医药文化为引领,加大中医养生理念宣传力度。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养结合、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机构积极拓展服务项目和内容,加大中医药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的推广。推广贴近生活的养生文化载体,开发茶饮、药膳、文创等中医特色健康产品。持续推出康养打卡地和打卡路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作用。到2030年,全省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38%以上。
到2030年,体卫融合多元化服务模式基本形成
根据通知,山东将大力健全体卫融合服务网络,推动医疗机构开设运动促进健康特色门诊,社区设立运动健康中心(站、点)。到2030年,科学健身指导在各级体育机构中普遍实施,运动处方在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广泛应用,体卫融合多元化服务模式基本形成,运动成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3%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