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落地,脚后跟钻心痛!像裂开一样;走路走久了,脚后跟像踩了个图钉;打了一场球,第二天走路脚后跟,脚底板痛!您有没有这样痛苦的回忆?
到了医院找骨科一看,一拍片发现脚后跟竟然长了“骨刺”!!
别慌!这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疾病,很可能是我们骨科医师说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脚底板的筋膜出现的无菌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也被称为跖腱膜炎。
诱发因素:足底筋膜受到过度使用或者损伤引起的,包括走路、跑步、长时间站立、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都是导致足底筋膜炎的常见原因。高危人群包括长跑运动员、舞蹈演员以及一些需要长时间站立和走路的职业人群。
典型症状:
慢性足底筋膜炎的突出症状是足跟前内侧局部锐痛,在早晨起床行走的前几步,长时间走路、跑步或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站立时疼痛尤为明显,适当按摩理疗或休息后,疼痛会减轻或者消失(最典型);
足底X片有骨刺形成(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
足弓塌陷,拇指背伸受限,拇指外翻。
发病机制:
足底筋膜受损:
由于足底筋膜相对缺乏弹性,对其施加 90 kg 应力即可造成边缘部位微损伤。所以任何施加在足底筋膜上的机械负荷都被认为是足底筋膜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站立、肥胖、过度足内翻或扁平足、踝背伸受限、腓肠肌挛缩以及不合适的跑步姿势等等。
足底肌肉乏力
足底肌肉主要包含:拇展肌、趾短屈肌、足底方肌。足底肌肉精细而复杂——参与足弓维持、足趾活动、平衡维持。
足底肌乏力原因:
鞋子过于精细保护,缺乏足弓感知;
缺少光脚行走;
懒——缺乏走路,锻炼;
忙——长期久坐,肌肉畏缩;
足底肌作用:
微调和稳定足弓;
辅助动态平衡;
减震和储能;
保护足底筋膜;
控制脚趾活动;
人们极少锻炼脚底肌肉的原因有:
不当回事(脚底肌肉看不到摸不到);
很麻烦(必须赤脚);
难;
足弓塌陷:
肥胖;
足弓发育欠佳;
长期站立或行走。
治疗原则:保守治疗为主,主要在于恢复足底肌肉和筋膜的自助强度和韧性,增强自身适应能力!
1、锻炼足底肌肉和筋膜
弓背训练
分趾训练
脚趾弹钢琴训练
2、锻炼唤醒足底肌肉
想想小时候我们玩过的游戏...那个时候哪有现在这么好的鞋子,常常赤脚踩来踩去。
3、勤做拉伸
4、类固醇或PRP注射
文献报道在慢性顽固性足底筋膜炎的治疗中,PRP 比皮质醇注射更有效和持久,并且从理论上 PRP 治疗足底筋膜炎可能优于皮质类固醇注射.
大量研究报道皮质类固醇治疗足底筋膜炎短期疗效显著,但其潜在并发症包括筋膜破裂及足跟脂肪垫萎缩,因此在注射皮质类固醇后,短期症状仍未明显改善者,建议停止重复使用。
5、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的机制是通过振动造成深部组织微小创伤,诱导局部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微循环,刺激机体组织重启并加速修复。
手术适应症:
1、保守治疗超过6个月无效。
2、顽固性疼痛,顽固性足底筋膜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封闭注射或PRP注射效果欠佳。
4、足底骨刺较大,足弓塌陷严重,伴有跟腱止点疼痛或骨性增生。
手术方式:关节镜微创手术
作用:磨除骨刺,清除足底炎性病灶,足底筋膜减压
优势:缓解足跟疼痛,疗效肯定;术后结合康复训练,继续巩固成果。
新华医院开设足踝门诊,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足踝外科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三全天、周四下午
上海新华医院骨科为国家重点学科、院级重点学科,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骨科全生命周期临床诊疗中心,开放床位115张,在职医师38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1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骨科下设独立实验中心:运动系统损伤与类器官转化医学研究所,拥有专职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2人,实验技师1人。学科团队于2021年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2人,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
经过50余年积累,在现任主任苏佳灿教授带领下,骨科形成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足踝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修复重建六大亚专业方向,成立新华医院创伤骨科中心、骨科专科联盟,是中国骨质疏松防治联盟发起单位和上海交通大学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治中心领衔单位,临床以高能量复杂骨折、骨不连、慢性骨髓炎、骨质疏松性骨折、保髋保膝、关节镜微创治疗为特色,诊治范围涵盖骨科各个方向,年门急诊人数11万人次,住院手术总量超过5000台次,危重疑难手术超过80%,综合实力国内领先。
一、创伤骨科专业:创伤骨科专业组由骨科主任苏佳灿教授领衔,依托新华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围绕复杂、疑难和危重多发创伤综合救治,国际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创伤救治理念,国内率先研发应用系列新型内固定器械治疗复杂四肢骨折、骨盆髋臼骨折,研发应用系列新型植骨修复材料治疗骨缺损、骨不连,年收治各类复杂创伤患者3000余例,完成各类高难度复杂手术2000余台,理念与技术全国推广应用2万余例,取得满意疗效,获科技部重点研发,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集成项目,国自然重点项目等28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累计金额8000余万,发表高等级学术论文16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500余分,制定并发布9项团体标准、11部专家共识,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和成果推广奖等科技奖励。
二、关节外科专业:关节外科专业组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治中心”,为国内保髋领军单位,全面开展髋、膝关节截骨矫形、微创置换和复杂翻修,治疗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折、骨肿瘤和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率先在国内开展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外科脱位联合截骨矫形处理髋关节复杂畸形、髋关节囊成型术治疗髋关节高脱位,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三、运动医学专业:运动医学专业组依托建设中的“运动损伤全生命周期微创诊疗中心”,开展各类关节镜手术,包括肩,肘、腕、膝关节镜等,治疗半月板、交叉韧带、肩袖及肩关节盂唇损伤、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肩锁关节脱位、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等疾病。在半月板缺损自体肌腱重建、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反式全肩关节置换、翼状肩胛肩胛骨胸壁融合及失败肩、膝关节手术的翻修等复杂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年均就诊近1万人次,手术量近2000台。
四、足踝外科专业:足踝外科专业组全面开展海外翻矫形术马蹄内翻足、高弓足、先天性和获得性扁平足矫正手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骨软骨移植术,足踝部创伤后遗症翻修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以及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等各种足踝部疾病的手术:同时成熟开展足踝疾病的关节镜微创治疗,包括踝关节不稳距骨骨软骨损伤、踝关节滑膜炎、跟腱断裂、跟腱炎、平足等,年均接诊足踝疾患超3000人次,年开展足踝手术500余台。
五、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组开展骨与软组织良、恶性肿瘤以及骨转移瘤的外科综合治疗,专业范围涵盖四肢及骨盆等占位性疾病。通过MDT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影像科、介入科、肿瘤内科、病理科、放化疗科等),实现骨肿瘤早期规范诊治。针对恶性肿瘤采取新辅助化疗+肿瘤根治术+术后放化疗,基因检测联合靶向药物、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拥有国内领先的骨肿瘤保肢技术,破解骨肿瘤治疗“瓶颈”开展规范化保肢治疗。
六、修复重建专业:修复重建专业组临床开展复杂四肢创伤后组织缺损修复、慢性骨髓炎及肢体功能重建、四肢畸形矫正及手功能重建及修复、创面整形修复、脊髓创伤后遗症、先天性或后天性肌肉骨骼疾病或周围神经性疾病等后遗症矫治临床研究和综合治疗。专业组以修复缺损、重建功能为发展宗旨,致力干修复重建相关临床科研工作,注重患者术后功能康复。逐步形成集临床、科研与康复一体化综合性亚专业学科。
门诊预约请点击链接☞:骨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