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街道目前有哪些低碳实践基础?新华路街道低碳发展实践区又有哪些重点建设内容?“宁宁”带你一起来看~
新华路街道为全市首家整街道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试点。街道位于长宁区东南部,具有人口密度高、老旧小区较多、建成程度较高、可开发用地少的特点,也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上生·新所、A.F.A上海融侨中心、定西路、幸福里等时尚地标为代表,是上海中央活动区的城市封面和现代都市生活场景的典型。近年来,新华路街道发展能级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低碳出行体系建设
新华路街道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第一轮城市更新试点,在持续推动的基础上,又率先开展第二轮“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规划,明确一系列相关行动,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慢行交通的提升,提高居民对街道内设施的利用率,从而缩短出行距离、降低小汽车出行比例、增加步行或非机动车的出行比例,进一步减少交通碳排放。
绿色低碳建筑基础建设
在新华路街道,不少标志性建筑隐藏着低碳“密码”。东方明珠凯旋路中心获上海市绿色建筑运行标识;宝地新华大厦,整栋建筑采用节能玻璃,体现绿色低碳理念;澳洲之家获得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评选的“2018年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银奖称号。
绿色碳汇资源丰富
新华路街道里,丰富而多样的绿荫是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的原因之一。区域内新华路被誉为“上海第一花园马路”,也被称作“国宾道”,还拥有5处公共绿地、8处口袋公园、2处生境花园,华山花苑小区开辟了屋顶花园,并增加垂直绿化。辖区内道路两侧行道树浓密高大,居住小区内绿树成荫,兴国宾馆、上生·新所等单位内拥有大片绿地,生态空间丰富。
绿色低碳教育活动多元
长期以来,新华路街道不断开展类型多样的绿色低碳活动,推出了十余个社区自治、社会共治的低碳绿色创新环保项目。在“绿枝归根”项目中,居委会组织居民将13个小区的树木进行修剪枝条,并进行沤肥、用肥,降低区内绿色垃圾处理成本,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新华·零废弃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旨在打造无废示范社区、编织社区零废弃行动社群网络、赋能志愿者自组织。辖区内高校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多次成功举办低碳相关论坛,探讨低碳技术发展,如首届碳智峰会—零碳数智园区高峰论坛、绿氢产融发展论坛、人工智能助力城市双碳数字化论坛等。
绿色低碳建设重点任务
资料来源于区生态环境局
撰稿:谭奕茂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