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世纪阅读 > 文章详情

活动回顾丨刘擎X严飞X詹青云X毛尖畅谈洞察自我与化解内耗——《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转自:世纪阅读 2025-01-22 20:41:34

近日,由世纪文景、上海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远读批评中心、bilibili、陆家嘴读书会共同主办的“远识・远观”系列第三期《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


在当下社会,东亚青年们仿佛置身于成长的迷宫之中,“卷”与“躺”成为舆论焦点,频繁牵动着年轻人的心绪。他们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徘徊不定,内心满是迷茫,苦苦探寻着平衡之道,期望能清晰洞察自我,化解无尽的内耗。


活动现场大合照


发布会现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毛尖担任嘉宾主持,与《奇葩说》人气辩手詹青云一起,和《世界作为参考答案》的两位作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话,共同探讨在“卷不动”又“躺不平”的当下,如何借助阅读这部作品,充实自我、重新出发,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刘擎 严飞 著


一本新书的诞生:

从瓦尔登湖当“咸鱼”开始


活动伊始,毛尖作为嘉宾主持,以其幽默风趣的风格开启了暖场环节,向刘擎、严飞两位作者抛出快问快答,引得现场气氛轻松愉悦。谈及新书的创作起源,毛尖向刘擎与严飞提问,两位是如何从忙碌的生活中退出来,在本该刻苦的年纪同时跑到哈佛燕京学社去当访问学者,在瓦尔登湖当“咸鱼”。


毛尖(左),刘擎(右)


刘擎——

我们启程之前就知晓彼此身份,当时就想着,去了哈佛,除了学术研究,一定要搞点不一样的事儿。


严飞——

是啊,在那片学术的沃土里,我们交流甚多,最初的畅谈虽仅有十分之一能成书,但那些思维碰撞的火花,便是这本书的萌芽。


刘擎(左),严飞(右)


刘擎指出,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如潮水般汹涌的时代,看似与世界紧密相连,实则被各种信息轰炸得迷失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时间感被打乱,心灵陷入一种散居状态,在不同的空间和频道中徘徊,难以找到自我的核心。


然而,他强调我们不能逃避,而是要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学会游泳一样,学会在信息的海洋中生存。以赫拉利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我们应借助那些对信息浪潮有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声音,在信息的汪洋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岛屿”,让自己在疲惫时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保持心灵的独立与清醒。


所以回到瓦尔登湖是一个澄清的时刻。



当下年轻人的身后跟着两只狗,

一只叫“卷”,一只叫“躺”


当代青年“卷”VS“躺”的现状堪忧,毛尖提及,当下年轻人身后其实有两只狗跟着,一只狗叫作“卷”,一只狗叫作“躺”。这两只狗看上去好像完全不同,但其实是一组同义词,它们互相构成一个因果关系。两位作者一边能拥抱热辣滚烫的生活,一边也能在瓦尔登湖畔给大家留下这么多的思考和建议。那如何处理卷和躺的关系?


刘擎认为——

如今,诸多流行话语似无形枷锁,捆绑着青年的思想。像“社畜”“老登”等词,看似调侃,实则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大家的认知,让青年们或盲目攀比陷入内卷,或消极逃避选择躺平。


詹青云结合自身经历,娓娓道来——

我曾在哈佛求学,周围竞争激烈,那时的我,如同置身漩涡中心,压力巨大。但后来我发现,人要学会为自己选择合适的环境。当跳出那个过度内卷的小圈子,心境便豁然开朗。就如同此次大家放下期末考试复习的宝贵时间,来参加这场人文主义对谈,便是在卷与躺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既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又不让功利心完全占据内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价值,不应被外界的内卷压力所裹挟。


詹青云


严飞则从社会学角度深入剖析——

青年们在当下社会结构中,常感无力,这是卷和躺困境的根源之一。但我们应如书中倡导,回归具体,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重建与世界的真实连接,方能在迷茫中寻得方向。


活动现场大合照



作为文科旗手,

你会到死都举着这个旗子吗?


文科发展困境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在发布会上也引发了深刻探讨。


严飞率先分享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案例—

我有个学生申请北美社会学博士,本来满怀憧憬,可谁知,诸多名校社会学专业因经费问题停招。在北美,文科经费不断削减,学科发展岌岌可危;在中国,文科同样受到交叉学科冲击,传统文科专业式微。


刘擎接过话头——

虽说如今文科面临诸多挑战,可其价值不容小觑。文科是滋养人性、培育人文精神的关键土壤。回首往昔,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文精神的缺失,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与效率,忽略了内心的情感需求。


詹青云则以自身专业为例,阐述道——

以法律专业来说,在AI时代,新兴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像AI的法律责任、隐私边界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回归法哲学等文科基础理论,深入思考法律的本质与意义。这恰恰证明了文科在新时代的不可或缺。


文科是自觉的,人文教育是夹杂在每个人的生命里的。作为学术追求的那个学科,或许确实需要少而精的人去做就好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仍然需要人文精神。


刘擎(左),严飞(中),詹青云(右)



罐头时代,成为预制菜的你,

如何从内部改变罐头的环境?


职场与家庭,作为生活的两大重要场景,同样成为发布会讨论的焦点。毛尖犀利问道:当疲惫感已经成为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一种身心感受,在人人成为罐头的时代,我们有没有其他的参考答案呢?


毛尖


刘擎以高校职场为例——

在高校,行政流程繁琐,诸多表格填写、会议参与,让人疲惫不堪。不过,也有应对之策,我们可尝试联合起来,合理表达诉求,改善工作环境,就像《弱者的武器》中所讲的,用智慧与团结为自己争取权益。


詹青云亦分享了自己的职场见闻——

我见过“00后”整顿职场,他们会勇敢抗争不合理的现象。我曾有一位年轻同事,面对职场霸凌,毫不畏惧,一封检举信,让霸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这让我深感,个人抗争在职场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在家庭与亲密关系的话题上,严飞的话语触动人心——

如今,短视频、电商冲击着家庭关系,许多父母沉迷其中,亲情连接渐弱。我们应该努力将父母拉回现实生活,多些陪伴与沟通,重建亲密且有温度的家庭纽带。


刘擎则指出,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选择,问题是不要心猿意马,一会想做这样的人,一会想做那样的人,而要获得稳定的内核——你是什么样的人,慢慢成为自己,不要被其他东西绑架。



拥抱2025

去做具体的事,关心具体的人


与近千名读者在一起,四位嘉宾两个小时的分享转瞬即逝,在当下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嘉宾们希望这本《世界作为参考答案》能给大家思考新年的生活一些启发,成为大家的“新年自洽指南”。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面对刚刚开启的2025,希望大家在阅读过这本书后,都能通过旅行,通过结交别人,通过阅读,保持不断的、新鲜的感觉,喜欢上一个不断改变的自己。因为人的自我认识、自我理解,就是你自我的一部分。所以当我们更新了自我认识,更新了自我理解,也就更新了自我。重新看待自己,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成长。


希望这本书会成为你书架上的“知心好友”,陪伴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自我、认识世界,以更加从容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拥抱生活的美好——


2025去做具体的事关心具体的人


  //  

相关荐读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刘擎 严飞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本书邀请了两位顶尖学者,在全球一流学府哈佛大学,进行了八次诚挚交心的智趣对话,涵盖了教育、旅行、乡愁、痛苦等主题,带来一堂当代人找到自我确认的必修课,展开了一次关于自我认同的探索之旅,并指引我们如何在悬浮的时代重建自我的锚点。


两位作者结合历史、自然、科技、文化、政治、哲学、社会学等众多元素,通过对人与世界重大问题的对话与追问,解读社会的发展与复杂性,解析时代与自身的困惑,反思我们的处境和对自我的认同与理解,为进退失据的现代人在确定性和开放性当中找到第三种可能性,启发我们以新的视角探索自我和世界,更好地做出对自我的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思考。


丨作者简介丨


刘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者(2023—2024),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七季导师。代表著作:《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2000年以来的西方》《悬而未决的时刻》等。得到《西方现代思想》《西方年度思想述评》课程主理人。研究领域:政治哲学、西方思想史、现当代社会文化思潮。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学者(2023—2024),求学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兴趣集中在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著有《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学问的冒险》《城市的张望》等。看理想热门音频节目《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身边的陌生人:社会学家的10次追问》等主讲人。


转编自【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