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上海市档案馆编纂的《上海市档案馆藏“一·二八”事变档案汇编》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上海卷首批两种之一,全书共收录上海市档案馆藏抗战档案87件,时间跨度为1932年1月至11月,内容涉及事变前后政治军事时局与金融动态情报、事变后市面及公用事业情形、停战会议情形、战区善后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形、战事损失调查、上海东方图书馆被毁涵芬楼善本书清册等,以点及面地展现了“一·二八”事变前后上海的真实情况,是日本侵略者对上海人民实施种种暴行和迫害的原始铁证。
《上海市档案馆藏“一·二八”事变档案汇编》(陈皓 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试图建立伪满洲国,为转移国际视线,侵华日军又寻衅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军以所谓“日僧事件”为借口,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发起猛烈进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将士奋起抵抗,在上海民众的支援下浴血奋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妥协,加之日本还未做好全面侵华准备,在达到掩护建立伪满洲国目的的情况下,日本同意停战。1932年5月5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一·二八”淞沪抗战遏止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全面抗战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但这场战争给上海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十九路军严阵以待(上海市档案馆藏)
在三个多月里,日军在上海犯下种种滔天罪行。1932年1月29日清晨4点多,日军派出大队日机对闸北实施空中轰炸,大批重磅炸弹及烈性燃烧弹从天而降,密集于闸北各处的商店、民房、工厂、学校纷纷中弹起火。轰炸持续10余小时,使整个闸北陷入一片火海。随后,日军又对虹口、吴淞、真如等地实施空中轰炸和炮击,致使上述地区沦为一片焦土。停战后,据上海市社会局不完全调查统计,闸北、吴淞、江湾市民死亡6080人,伤2000人,失踪10400人。狂轰乱炸外,日军还肆意纵火焚烧,残杀无辜,蹂躏妇女。一组组冰冷数据的后面,是无数个鲜活生命和幸福家庭的陨灭,更是上海这座城市身上一道道深深的伤疤。
被毁的东方图书馆(画面左侧,硝烟中依稀可见)和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档案馆藏)
当时作为全国文教事业中心的上海,高等学府林立,书店书局星罗棋布。1932年1月29日上午,日军出动多架飞机轰炸商务印书馆总厂,纸张、油墨瞬间起火,随后火势蔓延,很快吞噬了这座国内最大的出版机构。3日后,商务印书馆附设的东方图书馆也难逃厄运,46万册藏书被付之一炬。在这场浩劫中,被摧毁的还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公学等多所上海高校。书中收录了上海东方图书馆被毁涵芬楼善本书清册,这份清册长达300余页,详细罗列了被毁书目的名称、版本及数量。涵芬楼创立于1904年,得名于1909年,初为商务印书馆的藏书楼,后为上海东方图书馆的善本室,以收藏珍本善本和地方志为特色。善本书中,有宋元明清珍本孤本以及抄本、名人批校本、稿本和杂本等,地方志中有很多为孤本。可这一切均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下。
《上海东方图书馆被毁涵芬楼善本书清册》(上海市档案馆藏)
近代以来,上海以港兴商,以商兴市,万商云集,货通天下。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充沛的资本实力、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20世纪20年代起,华资棉纺织业先后形成了一批民族资本企业集团,其中影响深远的有申新系统、永安系统、大生系统等,但在“一·二八”事变中遭受严重的破坏。书中收录了吴淞永安第二纱厂在日军侵沪时所受损失总录,该厂设于吴淞蕰藻浜,是激烈的战区要地,厂内各部大都遭受损害。据档案记载:事后,永安纺织公司委托慎昌洋行,派专家估计房屋、机器、马达、电线、电灯、发电间等处损失,共值规元九十九万四千五百九十九两四钱,另有临时修理费五万两未计入。此外,存栈棉花、存栈原箱纺纱机器、制造厂内半制品及废棉等悉数被焚毁。全部损失合计大洋三百三十万零四千七百七十三元零五分。
《吴淞永安第二纱厂在日军侵沪时所受损失总录》(上海市档案馆藏)
此外,交通设施及公用事业也未能幸免。1月29日,日机向北火车站投掷炸弹。上午9时,北站机房顶部中弹,机房被炸毁。下午1时,北站货栈中弹起火,延烧到其他货栈。下午2时半,车站管理局屋顶被炸,大火向下延烧,最终整个车站陷入一片火海。当时上海市公用局做过相关损失调查,书中收录了相关档案,如上海市公用局关于“一·二八”事变后各路灯管理处状况一览表、上海沪北车务处关于填报战事损失报告表致上海市公用局的呈、上海市公用局所受战事损失估值表等,清晰地呈现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上海市公用局所受战事损失估值表》(上海市档案馆藏)
“一·二八”事变中民房化为废墟,民众死伤惨重,难民激增,市面萧条。文化教育事业遭受重创,工商业、公共事业等设施损毁严重,不仅造成文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减缓了上海现代化的进程,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民族企业。这些惨痛的记忆被定格在一张张档案中,时时提醒人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撰稿:董婷婷
校对:王礼荣
编辑:陆闻天
版式:施 雨
本刊稿件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档案春秋”微信号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好文
推荐
钩沉·上海新生:破晓东方,激战外白渡桥
扫码关注我们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政务微信平台。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