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申工社 > 文章详情

向女同事发“么么哒、喜欢你”被辞退!男员工竟不服:网络语言单纯欣赏!法院会怎么判?

转自:申工社 2024-12-20 15:15:15

下班时间给已婚异性同事

发送暧昧消息正常吗?

算性骚扰吗?

因此被单位辞退违法吗?

近日,

一则男职工给已婚女同事

发么么哒被公司辞退的案例

冲上热搜↓

事件回顾

2022年8月,某食品商贸行与杨某签订一年期限《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为后勤。2023年7月,双方续签《劳动合同》,其中增加条款:性骚扰同事或客户,给同事或客户造成心理负担和阴影、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的,也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3年的某天,杨昆发送微信给已婚女同事苏某“其实工作上你说的我都会执行,感觉心里有一点点爱做起事来真的不一样”,并将苏某在监控中的照片拍摄后发给她

2023年8月5日晚22:55,杨某发送微信苏某“昨天下午看到你手举成爱心,顶着烈日和郭某热情交谈,看了妒忌死了,对我那么冷若冰霜,两个人表达方式不一样,导致不同结果,我在仓库看到他一天十多次往办公室跑,不知有什么企图。”苏某回复“你要再这样发给我什么乱七八糟的信息,王总现在就在办公室坐着,我就跟他说!”。

8月8日晚18:28,杨某发送微信给苏某“因为喜欢你,所以感到很别扭。”

9月7日,杨某发送微信给苏某,如下↓

△案例示意图

由于杨某常给苏某发暧昧消息,导致苏某的家属到公司讨要说法。

公司认为,杨某多次骚扰女同事,在女同事多次拒绝和警告的情况下,仍多次发送包含“么么哒、喜欢你”这样敏感的字眼暧昧信息。其行为已构成用语言进行挑逗,其行为使女同事无法安心工作而提出离职,对女同事的工作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给公司也带来负面影响。公司经理找杨某谈话后仍不改正,因此征求公司其他员工的意见,业务员有一半以上一致同意辞退杨某,认为其行为已影响到他们工作。

故2023年9月26日,公司向杨某出具《员工辞退书》,其中写明:自2022年8月你担任公司仓管职位以来,多次未能按照要求执行工作,经常库存出错,常与业务员发生争执,与直属领导发生语言冲突,严格影响公司其他人员工作进程多次上班时间睡觉、不打卡、无故迟到、早退。在下班时间发送暧昧信息给女员工,导致女员工家属来公司闹事,严重影响公司在外形象。现公司规定,请于2023年9月26日办理离职手续,离开公司。

杨某辩称,自己并没骚扰女同事,也没用轻佻、下流的语言或举动进行骚扰。“喜欢你、么么哒”等是网络通用潮流语言,仅表达个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并无性暗示,也无其他过激言论。另监控照片不属于隐私内容,自己不知这些行为会给女同事带来不安,本心只是单纯的欣赏,毫无性骚扰的意思,公司以此作为由解除合同,系夸大事实的违法解除

随后,杨某申请劳动仲裁。

仲裁委裁决,公司系违法解除,应支付杨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39510元

2024年2月,公司不服,提起诉讼。

法院裁决:

男职工无明显的性骚扰言论

么么哒等言语是侵犯女同事人格权

法院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公司是否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本案中,公司做出的辞退书的理由为:

■杨某未能按照要求执行任务;

■杨某经常工作出错,并与员工发生语言冲突,不听从领导安排,严重影响公司其他员工工作进程;

■多次迟到早退;

■给女员工发送暧昧信息,致其家属到公司闹事,严重影响公司形象。

对于杨某未能按照要求执行任务。公司未向本院提交证据予以证明,故不能证明杨昆未按要求执行任务

对于杨某经常出错与员工发生语言冲突,不听从领导安排,严重影响公司其他员工工作进程,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达到严重影响的事实

对于杨某多次迟到早退,根据公司提交的《员工管理制度》中对于迟到的规定,仅仅规定了迟到要进行款项处罚,只有旷工达到三次以上视为自离,按辞退处理。公司以此解除劳动合同,依据不足。

对于杨某给女员工发送暧昧信息,致其家属到公司闹事,影响公司形象。结合苏某提交的微信聊天记录,虽杨某称只是单纯欣赏而发,但“么么哒”这个词适用于情侣、长辈与孩子、亲朋好友之间等,杨昆与苏某仅为同事关系,其知道苏某已婚,向其发送“喜欢你、么么哒”等内容应视为不恰当的行为,虽没有明显的性骚扰言论或行为,但该言语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但对于严重影响了公司对外形象,公司未举证证明该事实

综上,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或开除员工,是任何用人主体自身拥有的最高最严重的处分处罚权。但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必须与杨某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度,对公司主张解除劳动合同不违法,及不给予经济赔偿金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据此,判决如下:公司系违法解除,应支付经济补偿金39510元

社长提醒

@企业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至关重要,应明确员工行为规范的边界以及违反规定的相应后果。同时,在解除劳动合同等重大处分决定时,要充分收集、整理和评估证据,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劳动者

在职场中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与公司规定,尊重他人的人格权与劳动权益。在与同事交流互动中,保持恰当的言行举止,避免因个人不当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甚至面临法律风险。

综合整理自中国裁判文书网、潇湘晨报

本期编辑:茅轶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