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玉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常务副主任徐文东教授应邀参与《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节目录制,介绍让偏瘫手臂“动起来”的中国原创“移花接木”技术。
节目将于8月29日19:30在央视频客户端全网首发,8月29日20:00在《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视频号全网直播,《中国好医生》腾讯视频号、央视频首页专区、抖音、快手、微博多个端口全网推送。
近年来,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30岁白领奶茶当水喝,确诊中风;
25岁小伙长期吃外卖,确诊中风;
22岁大学生,经常熬夜,毕业即中风……
在社交平台上,话题#第一批90后已成中风高危人群#曾一度登上热搜。
“双眼看东西重影,舌头左脸发麻,5分钟左右一次!” 此前有媒体报道,36岁的前职业游戏选手因身体不适而入院抢救,确诊是中风。
而真正可怕的是,中风后会有80%的几率造成偏瘫后遗症,让人失去基本生活能力,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渴了,端不起面前的水杯;饿了,拿不住手中的碗筷;走路颤颤巍巍,去厕所需要搀扶,甚至连说话都口齿不清……
这是广大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他们在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重创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却要面对上肢蜷曲、下肢僵直、嘴歪眼斜、口齿不清等痛苦的后遗症。
“与其这样活着,不如当时得病的时候死掉!”除了恢复健康,“一心求死”甚至成为很多偏瘫患者的愿望,这不禁令人唏嘘。
—01—
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今年61岁的井大姐此前因脑出血入院抢救,顺利度过危险期后出现了偏瘫的症状,她的右手已经完全丧失了活动能力,看着想拿起的东西和没有任何反应的右手,井大姐心如死灰。
偏瘫,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身不遂,一般是同一侧的上下肢、面肌、舌肌的运动障碍。绝大多数偏瘫由急性脑血管疾病后引发。
轻度偏瘫患者尚可自主活动,但是由于上肢屈曲、下肢僵硬,走路时会出现下肢画半圈的现象,被称为“偏瘫步”。中度以及重度偏瘫患者则无法自由活动,需要长时间看护、照顾。
请注意:
偏瘫并非只会找上成年人,很多未成年因意外或疾病也会出现偏瘫。但是,在少儿偏瘫中,约有30%~50%的病例找不到致病因,属特发性小儿急性偏瘫。
和成年人相比,少年儿童的心智发育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身患偏瘫,怪异的行为姿势和变形的肢体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他人怪异的目光中备受煎熬。几乎所有少儿偏瘫患者均患有社交隔离、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02—
伸向年轻人的魔掌
其实,偏瘫本身并不影响患者生命,但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对于重度偏瘫患者,家属要付出巨大的护理时间、看护成本、精神压力,患者本人也可能因肌肉萎缩、关节痉挛、肺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各类并发症而致命。
数据显示,保守估计,目前我国有2300万偏瘫患者。脑卒中是引发偏瘫的重要原因,约80%的脑卒中幸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年龄平均为66岁,而20%的患者年龄小于45岁。熬夜、酗酒、久坐不动、油腻辛辣的饮食习惯等不良生活方式正在让偏瘫,靠近更多的年轻人。
脑卒中
俗称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产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寒冷季节疾病发病率更高,且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临近中午的时间段。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性,是中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
—03—
面对偏瘫,无能为力吗?
理论而言,根据偏瘫程度的不同,轻度偏瘫通过正确治疗和积极复健是有可能恢复的。但是对于中度以及重度偏瘫患者来说,其肢体本身活动受限或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康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只能一直这样“瘫”下去吗?
也不必如此绝望!偏瘫一般是身体的同一侧的肢体活动受阻,而大脑的左右脑分管对侧身体的活动功能。
是否存在一种新疗法,能让同一侧大脑同时管理两侧身体的运动呢?为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展开了20余年的深入研究。研究团队紧盯肢体功能恢复这一方向,持续深入研究,提出了中国源头创新的偏瘫治疗方案。
华山医院团队的治疗方案成功避开了损伤半球,开发健康一侧脑半球的功能,实现了单一脑半球同时控制身体两侧的壮举!理论成立,临床又如何呢?该治疗技术是否有副作用?适合全部的患者吗?治疗结束恢复效果如何?会不会复发?所有的疑问,亟待解开……
敬请期待,直播大幕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