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至21日,首届“西浦新职业教育创新年会暨新职业教育改革合作组织(NPEC)年度会议”正式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名职业教育从业者、企业工作者们齐聚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同发掘、探讨新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多个核心命题和方向。据悉,首届西浦新职业教育创新年会(以下简称“年会”)以“产业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的新职业教育探索:生态建构与价值共创”为主题,在当前产业数智化转型大背景下,通过举办专题工作坊、交流分享会、平行研讨会等一系列精彩多元的活动,聚焦剖析新职业教育应当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如何进行自我革新与突破的命题。
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席酉民作分享
“学生家长面临的痛苦、从业者的无奈以及社会的广泛不满,预示着教育领域亟待变革,教育应当迈向共享、共生和人机融合的新纪元。”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席酉民带来了题为《面向未来的人才与教育——西浦探索与新职业教育思考》的分享。他阐述道,职业教育不能再局限于岗位技能和知识传授,而应着眼于未来20年人类生存方式的探索与指导。在数智时代,知识传授的价值正逐渐衰减,而素养教育、想象力、创造力、融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愈发显得重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教授俞仲文作分享
“职业教育是让平民出彩的教育,承载着百姓致富的梦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教授俞仲文认为,“在我国产业处于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当下,我们需要改变专业人才的类型,从‘工业工匠’转变为‘数智工匠’,从‘传统技术技能人才’转变为‘数智型技术技能人才’,并按照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改革高校的专业结构,促进传统专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创立‘X+人工智能’复合专业。”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副教授马俊作分享
作为新职业教育改革合作组织副理事长单位和NPEC优秀单位,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积极参与到职教本科专业建设、职业院校示范校性教师发展共同体(中心)建设和引领和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研究工作。一年来,中侨聚焦国际视野、师资提升、产教融合、现代治理的发展战略,深化教育合作,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国际合作、专本衔接,助力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筹建“双师型” 教师发展联盟;实现全部22个本科专业AOL教学体系建设;成立中德师资教育培训中心,6月派出第一批教师前往德国参与学习。同时,学校牵头整合行业企业与教育资源,联合全国4所高校、7所高职学院、7所中职学校及11家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共同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在交流分享会环节,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副教授马俊介绍了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正在努力打造数字化引领的城市民生特色专业群建设,涵盖食品检测、老年护理、美丽乡村建设、现代物流等丰富内容。他指出:“职业本科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具备系统解决现场复杂问题技术技能的人才,这些学生是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人力资源。”马俊强调,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也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同时,最重要的是不忘强国之心,坚守“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平行研讨会现场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主题为“数智时代的在地国际化:理念变革与教学创新”和“教育领导力变革与产教融合课程创新”的两场平行研讨会。参会者基于嘉宾们分享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通过小组讨论,深入剖析了“如何应对企业导师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企业真实案例如何转化为适合课程教学实施的案例?”“校企合作资源不足该如何解决?”等问题。他们结合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真实案例畅所欲言,呈现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西浦新职教中心将继续凝萃职业教育领域的优秀理念与实践,研究探索数智时代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为更多职业教育机构和从业者们带来启发、赋能和提升,并与NPEC成员单位们持续共创职业教育创新生态。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