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文联 > 文章详情

知识产权宣传周丨新技术名词解读:AI语音合成、AI换脸、文生图、文生视频

转自:上海文联 2024-04-28 22:57:14

AI语音合成

AI语音合成是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文字转化为语音的过程。简单来说,语音合成就是让机器模仿人类说话,即输入一段文字,最终输出一段语音。在AI语音合成中,最新兴起的技术是AI语音克隆,它指的是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来模仿特定人的语音,生成与目标人声音非常相似的合成语音,包括其音调、节奏、语调和情感特征。

AI语音合成技术的应用前景广泛它可以创建个性化的虚拟助手,可以为影视剧、短视频、游戏等领域的配音带来全新的可能,还可以为音乐制作提供新的创作维度。但同时,AI语音合成技术可能构成潜在的侵权风险。例如:2023年爆火的顶流歌手“AI孙燕姿”,是利用AI软件在音频素材中提取歌手本人的声音,大量产出翻唱视频,并模仿歌手的音色、唱腔,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引发了侵权争议;2024年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进行一审判决,明确认定在具备可识别性的前提下,自然人声音权益的保护范围可及于AI生成声音,AI生成声音可识别性的认定应综合考虑行为人使用情况,并以相关领域普通听众能否识别作为判断标准。





AI换脸






AI换脸,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与另一人的照片或视频进行交换,实现人脸图像中面部特征的替换,包括面部表情、姿态等。

AI换脸技术能够生成高度逼真的图像,在影视、娱乐、虚拟现实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侵权风险。以下是AI换脸技术侵权的几种情况:

1、侵犯肖像权。AI换脸技术被用于未经授权地使用他人的肖像。

2、侵犯隐私权。通过AI换脸技术,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尤其是当技术被用于制作不实信息或诈骗时。

3、侵犯姓名权。AI换脸技术可能被用于误导公众,让人误以为某人与特定品牌或活动有关联。

此外,AI换脸技术还可能侵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作品修改权。例如,未经许可使用影视作品中的画面进行AI换脸,可能侵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如果这种使用以损害原作品的完整性和表现为前提,也可能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和作品修改权。

因此,使用AI换脸技术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原作权利和个人的隐私权、肖像权等,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文生图






文生图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图片的方法,它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文字描述来生成相应的图像。近年来,文生图的技术已实现大幅的进步,海外的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已经能够提供较高质量的图像,国内的万兴科技的万兴爱画、百度的文心一格也已投入商用。
文生图不仅能够提升文艺作品的创作效率,还可以激发灵感,帮助创作者突破创作瓶颈,但文生图内容的可版权性及权利归属问题持续引发热议。2023年底,北京互联网法院针对一起人工智能生成图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作出了一审判决,这也是我国首例涉及AI文生图的著作权案件。法院审理认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图片时,如果能体现出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就应当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文生视频






文生视频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视频的方法,它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文字内容和静态图片自动生成高质量的视频。

2024年2月16日,OpenAI发布Sora文生视频大模型,该模型能根据用户提示的文本生成60秒的高品质、多角度、效果逼真的视频,这种技术能有效降低视频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效率、拓宽内容创作的边界,为视频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但在版权保护方面,文生视频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于视频的创作过程、作品性质、作者身份,可版权性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义。



来源 | 文艺权益保护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