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汽车报 > 文章详情

媒体聚焦 | 懂车帝冬测惹争议,是帮消费者还是在坑消费者?

转自:上海汽车报 2023-12-14 18:01:30

近日,字节跳动旗下懂车帝发布《2023懂车帝冬测》,在严寒情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测试排名中,问界M7增程版以31.6%的续航达成率排名倒数第一,吉利、长城旗下多款车型的续航达成率均不到40%。

此前,余承东在微信朋友圈就问界 M7参与《2023 懂车帝冬测》的测试结果进行表态: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吉利、长城也纷纷表态,质疑测试结果。12月11日,长城汽车官方微博称,调取了参与测试的车型后台数据进行确认,发现部分结果异常,并预告将举办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当天下午,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发文表示:“我同样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对此,懂车帝方面回应称,本次测试是-20℃以下极寒天气的满载续航里程测试,所有参与测试的车辆在整备后编队行驶出发,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冬季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

媒体评说

评测标准是否规范科学是关键

界面新闻:三家汽车品牌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测试准备阶段。三家品牌均表示,多次开关车门、长时间预热等流程在车辆出发前就消耗了大量电能,这种测试方法背离真实使用场景。

另外,长城汽车还认为,懂车帝的测试方法和最终计算并不严谨。长城汽车表示,各车型完成油耗测试后,怠速等待加油时长不同,燃油消耗量也不同。

36Kr:这次引发巨大反弹,客观上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当下正处于新能源汽车“卷”销量的周期,评测结果总有排名先后,而评测的规则与标准却根本无法形成共识,让谁承认自己不行,都是绝对不可以的。

红星资本局:懂车帝是抖音旗下汽车自媒体,其汽车测评多次被质疑造假。汽车测评具有较强的煽动性,能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甚至产品的声誉。因此,汽车测评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非常重要,要避免受到商业利益和个人偏见的影响。汽车媒体并非权威测评机构,测试标准和方法不一定完全科学,并且与车企存在商业利益往来,测评结果常常引起争议。

快科技:懂车帝认可问界给出的后台数据,证实测试前确实发生了长时间空调制热,并且途中多次开门、开窗等行为。由于车身布满传感器,加上统一使用EDR黑匣子,新能源汽车可以更加详细地记录测试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所以想要通过一些手段达成某些目的只会越来越难。

冬测争议,谁是最大的赢家?

锦缎:这件事背后,其实映射着一个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热管理。一言以蔽,不管这件事谁对谁错,热管理这个彩蛋赛道一定是大赢家。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的核心“三电”外,热管理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相较燃油车变化最大的部分之一,也是体现新能源汽车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一个好的热管理系统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乘客的舒适度。

同花顺财经: 2023年懂车帝冬测中的最大赢家无疑是比亚迪,系列车型在智能化、续航里程、亏电油耗等多个测试中取得优异表现。其中,方程豹豹5百公里综合油耗7.41L的结果,更是回击了近期油耗高的传言。比亚迪特意发文,将冬测结果公之于众。

锦柿财经:部分汽车自媒体知名度很高,拥有大量粉丝,不太好的测试结果可能会直接影响汽车销售,甚至品牌知名度,因此车企们不得不在意。网友的讨论还揭示了另一种可能的原因,即选择在漠河等极寒地区进行冬测,积极意义体现在可解答广大东北地区消费者对电动车在冬季的性能表现顾虑。虽然该地区消费者对购买电动车仍处于观望状态,但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愿意主动放弃这片广阔的市场。

新能源车如何破解冬季续航“魔咒”

证券日报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的续航里程备受关注,并一度被视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冬季“魔咒”。12月11日,北京迎来了第一场雪,气温骤降使得消费者再次将目光投放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上。在业内看来,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续航里程缩短的主要原因是电池性能衰减。不少车企采用了电池加热、空调系统优化、布局更密集的充电网络等方法,以应对冬季续航里程焦虑。不过,要想完全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冬季续航里程焦虑,还需要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

中国商报:冬季续航里程“缩水”,成了困扰新能源汽车车主们冬季用车的难题。在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直言,新能源汽车在低温适应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着力解决相关问题。冬测结果的争议点在于消费者关心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到底有没有“大打折扣”?如果冬测结果和车企公开的标准续航里程数有较大出入,对品牌的产品口碑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冬季续航里程问题依然需要技术攻关,但企业也应如实告知消费者产品续航的具体情况,不应存在夸大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