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15分钟City Walk体验便民生活圈⑤丨走访苏州:一刻钟,感受“苏式幸福生活”

转自:交汇点 2023-12-11 17:48:09

在苏州,小到买菜、吃饭、修补衣服,大到就医、教育、文体活动,如今都可以在步行15分钟内完成,真正让居民在家门口感受“诗和远方”。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之一,苏州这些年通过扩大供给、智慧赋能等手段,不断优化完善这个“圈”,最大限度提高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日前,记者分别在老城区和新城区的“生活圈”进行City Walk,亲身体验这个“圈”为百姓带来的贴心服务。

15分钟“圈”出家门口美好生活

大雪时节,位于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二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南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餐厅菜香四溢,74岁的葛光中正在用餐。“从家出门步行10分钟就能吃上热腾又营养的饭菜,蛮灵格!”葛光中竖起了大拇指。

一旁,南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站长孙芳手脚麻利,正忙着打包外送的午餐,“每天约有50多名老年居民来餐厅用餐,还有近200份午餐打包送至周边老年居民家中。”孙芳说,中心为老人送上舌尖美食,还提供助浴、助医、长者照护、居家养老等暖心服务。

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计划提出“六个一”,即发展“一店一早”(便利店、早餐店),补齐“一菜一修”(菜场、小修小补服务)、服务“一老一小”(老年康护、幼儿托管)。

对标“六个一”,南环第二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服务。在“圈”内的吴门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楼开设的吴门学堂正在播放公益电影,台下,不少社区老年居民、青少年看得津津有味。从戏曲展演、公益电影,到就业培训、兴趣课程、亲子活动,再到如今开设周末、夜校等具有姑苏特色的菜单式课程,吴门学堂吸引了一批青少年加入,不仅丰富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功能,还让更多人群“解锁”家门口的便捷生活。

老城区的便民生活圈极具“烟火气”,那新城区的便民生活圈又是怎样一副模样呢?记者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兆佳巷邻里中心,发现这里的生活圈更像一个集成式服务空间。一楼的生鲜菜场满足周边居民购菜需求;二楼的兆佳巷卫生党群服务中心是园区医疗卫生管理中心的分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三楼的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拥有一站式业务受理窗口、“新时代”先锋图书馆、“青年之家”、乐龄馆等八大场馆,与百姓相关的日常小事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

“这边青椒、薄皮椒是不辣的,前面这些螺丝椒、小米椒是偏辣的。”这天早上七点半,园区兆佳巷邻里中心一楼生鲜菜场内人头攒动,“90后”蔬菜摊摊主万标正忙着给顾客介绍菜品。顾客挑选好后,他麻利地把菜放上智能电子秤。“八块七毛二,给八块五就行!”说话间,万标又拿了把小葱塞进顾客的塑料袋子里。居民张婷就住在附近,是邻里中心的常客,“从家里到邻里中心,走路10分钟都不到,我经常到这里买菜、运动、修衣服,感觉非常便利!”

走出邻里生鲜菜场,记者步行一两分钟便来到一侧的便民服务中心,这里集成了咖啡休闲吧、家电维修、衣物缝补、母婴家政等便民服务。李晓亮是家电修理铺的店长,自兆佳巷邻里中心开业以来便入驻于此,维修的物件小到一个线路、一块手表,大到电视、洗衣机、空调等,店里的生意忙碌且充实。

在商务部近日发布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中,全国案例共60个,我省共12个,其中苏州入选4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眼下,苏州全市已建成6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并通过考核验收,服务居民约134.57万人,涵盖基本保障类业态网点及服务设施、品质提升类业态网点及服务设施等,切切实实做到便民、利民。

因地制宜让“生活圈”更具特色

打造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关键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的特点以及优势,并将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围绕居民需求做文章,让这个“圈”更具特色。

配钥匙点位地址、电梯维修联系方式、为老服务中心送餐电话、车辆救援电话……一张普通名片三倍大小的“便民服务卡”,集合了各项便民服务信息,在南环第二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里流行着。该生活圈地处老城区,居民大多来自南环新村的回迁居民,且老年居民占比较高。“考虑到部分老年人视力不佳,我们印制时加大了字号。”南环第二社区党委书记徐颋玉介绍,有了这张卡片,便民服务触手可得,居民遇到问题,一个电话或步行15分钟内就能解决。

过去,南环新村作为老新村,区域内散落着一些餐饮店、药店、维修店等社会化商店。如今,南环第二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面积达0.22平方公里,生活圈内有高层电梯居民楼21幢,常住人口1.4万人;生活圈可辐射至周边7个社区,为5万名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既要有承载‘老苏州’情怀的老店,又要有满足‘新苏州’需求的业态。”说起近些年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心得体会,徐颋玉深有感触。生活圈主干道南环大街承载着许多“老南环”的回忆,为此,社区保留了沿街具有姑苏情怀的“山塘老街大汤圆”“元大昌”等老店,组建南环党建联盟,让老店焕发新生。同时,在原有商业资源的基础上,生活圈引进了24小时便利店、综合超市、银行、书店、健身俱乐部等商业服务设施,满足了年轻人群的消费需求。

公共交通作为老城区便民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走在南环大街,记者遇见了正在路边等待9018社区巴士的居民周黎娟,她指着站牌说:“下楼就能坐上公交车,和老姐妹逛葑门横街、桂花公园更省力了!”除了9018社区巴士,吴门桥街道还通过民情汇总关注到居民就医、购物的交通需求,主动与公交公司沟通协调,新增添了2条社区巴士线路,为居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邻里中心模式是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在新城区,邻里中心作为一种新颖的社区服务形态,旨在近距离为居民提供综合便捷的生活服务。园区邻里中心公司副总经理王民熙介绍,不同于老城区在既有空间内的资源整合、更新改造,兆佳巷邻里中心结合园区特色和民生实际,在规划建设时便留出空间,打造了邻里图书馆、民众联络所、社区卫生站、日间照料中心等,一系列本土化的创新让居民在这里满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闲”的方方面面。

提前布局做好规划的同时,邻里中心还不断注入新内涵。兆佳巷儿童友好街区就是邻里中心模式更新便民服务功能的一个剪影。在兆佳巷儿童友好街区的露天游乐场里,秋千、滑梯、蹦床等设备十分齐全,一群儿童在这里玩得起劲。“90后”全职宝妈伏素洁带着3岁的儿子正在荡秋千,她从家里走过来只需要5分钟,每周带孩子来这里四五趟已成为常态。兆佳巷儿童友好街区是园区重点打造的街区,依托周围公共服务资源,园区与20家单位共建,实现友好社区、友好交通、友好驿站的链接,让儿童成为街区小主人。

科技赋能让“生活圈”更加智慧便捷

手机点一点线上下单,商品30分钟就能配送到家;手机地图搜索附近修补店,导航带你找到最近的目的地……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便民生活圈的应用场景正在走向“云端”,精准匹配居民所需,智能化便民服务为幸福“加码”。

在苏州,这样的探索正在进行。去年底,苏州市民政局、政法委、网信办、发改委、工信局等十部门共同制定《苏州市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根据方案,苏州将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鼓励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满足社区居民定制化、智能化消费需求的无人值守便利店、智能冷冻柜、自助售卖机等便民服务业态,拓展智能体验,推动智能技术和设施设备进社区、进门店。

在兆佳巷邻里中心一楼,24小时自助还取图书设备很是显眼,初中生杨佳怡正好过来还书,只见她点击屏幕上的“还书”按钮,屏幕下方的“还书口”便自动解锁,她将两本书放置进去后,便完成了还书,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像这样的智慧场景还有很多。“土豆每斤三块五、茄子每斤五块五、油丝瓜每斤五块八……”打开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邻里生活Welife”小程序,页面随即跳转至邻里中心的线上超市,“95后”居民唐珍珍熟练地在页面左上方选择离自家最近的“兆佳巷邻里中心”后,便开始在线上买起菜来,蔬菜、水果、肉类、海鲜水产等一应俱全,既有“邻里平价菜”,也有不少“特惠秒杀”菜品,线上下单完成后,就可以在家等着商品配送上门。

老城区也插上数字化“翅膀”。南环第二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的汇邻市集南环店由老南环菜场改造而来,在菜场入口处,宽大的智慧电子显示屏引人注意,屏幕上实时滚动菜场内交易数据、每日检测数据等信息,当天的“平价菜”“特价菜”也被标注了出来。来市集买菜的陶根妹熟练地向记者展示蔬菜溯源的过程:拿出手机,扫描土豆筐上的溯源二维码,伴随着页面的跳转,蔬菜的产地、生产日期、检验报告等信息便一一呈现。“这颗小土豆是哪里产的,手机扫一扫就知道,让我们买得放心,吃得也安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俊杰 陆雨桐

视频拍摄、制作 张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