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平均88岁、三成住户是空哥空姐……这两个“底子”差小区垃圾分类居然“逆袭”了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18-08-02 06:00
摘要:在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动员举措下,纵使“底子”再怎么差的社区,居民分类的热情也能被点燃。

 

上海今年宣布,要在2020年于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这并非一个可以轻松实现的目标,因为只有发动全社会充分认同、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并参与其中,取得经得住检验的实效,才能算真正实现。

 

然而,上海仍有许多充满“特色”的社区,由于种种原因,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底子”较差。比如99%的居民都是65岁以上老人的“银发社区”,居民们“搞不懂”“分不动”;又或者小区三成住户是来去匆匆的空乘人员,他们“没空分”“不高兴分”。

 

如何动员他们参与分类、分好类,就成了一道迫切而现实的难题。

 

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正绞尽脑汁,攻坚克难,在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动员举措下,纵使“底子”再怎么差的社区,居民分类的热情也能被点燃。

 


“银发社区”居民平均88岁,一样能行!

 

虹桥路上的上海警备区第四干休所是一个高度老龄化社区,74户居民的平均年龄高达88岁,除极个别照顾老人的子女,绝大多数居民的年龄都在65岁以上。

 

程家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游雁坦言,一度没有干部确定那里可以成功推行垃圾分类:“老人们岁数大了,能搞清楚分类?

 

可当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定时定点投放的垃圾箱房前遇到84岁的戚道纶时,上述疑问便烟消云散。

 

老人拿着两个透明的塑料袋,认真地指导记者:“你看,我左手这个装的是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右手这个装的是擦过的餐巾纸,是干垃圾。”

 

熟练地踩住箱房底部的踏板,打开投放口,把两袋垃圾分别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后,戚道纶还兴致勃勃地表示,小区是今年4月中旬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她自己花了一周时间,一边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去扔垃圾,一边听站在垃圾箱房旁的志愿者讲述规则,“很快就晓得了,一点都不难!”

 

84岁的戚道纶奶奶很有责任心,在出门前就已经把垃圾分好类

 

“可不能小看老人们的干劲!”游雁告诉记者,在整个街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要提供充分的硬件条件(比如四分类垃圾桶和整洁的垃圾箱房),并且利用各种载体和手段充分说明分类的规则(比如上门发分类指导手册、志愿者在垃圾箱房旁指导),那么老人们做好分类的积极性就非常高,甚至比年轻人更有责任心。

 

一些老干部还主动请缨,依托区域党建平台,给小区周边单位的年轻人上党课,传承革命精神,同时还叮嘱他们不能在垃圾分类上“偷懒”。

 

游雁坦言,无论是什么社区,哪怕是“底子”再好、居民素质再高,要是忽视了上述的硬件配套和规则宣贯,还是做不好垃圾分类。其中,规则宣贯更重要,因此结合自身特点,小区建立了一支由部队官兵、物业保安保洁和社区居民共同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负责厢房值守、志愿宣传和小区巡查。3个多月坚持下来,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养成了家中分类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

 

小区保安帮助老人正确投放垃圾

 

诚然,高度老龄化的社区里,总有一些老人腿脚不便,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有些慢,他们分类的职责其实“转移”到了照顾他们的家政服务员身上。

 

在上海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内,共有25位家政服务员,社区专门组织了针对他们的培训,志愿者还定期上门手把手指导。截至目前,该小区所有居民和家政服务员都支持垃圾分类和定时定点投放,并且投放准确率稳定在九成以上。

 


近三成住户是空乘,从“要我分”到“我要分”

 

和上海警备区第四干休所不同,迎宾三路上的上航新村和高登花园充满青春气息——这里332户居民近三成为流动租户,主要租客是在周边上班的年轻空乘人员。

 

小区内经常可以看到匆匆上下班的空乘,“没空”“没规律”是一些空乘难以做到垃圾分类的主要理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年轻人成了推行垃圾分类的阻力,理由基本是:工作太忙太累没空分……又或者“上班时间不规律,经常错过垃圾箱房开放时间”。上航新村和高登花园从去年10月就开始试点定时定点投放,如今将近10个月过去了,大部分居民都自觉分类投放垃圾,不自觉的往往就是租住人员。

 

4名合租一套房的空乘姑娘,让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朱雪菊印象深刻,她们经常提着数天攒起来的四五大袋“混合垃圾”来投放,屡劝不改。

 

上航新村的志愿者郭巧元正拆开一个空乘投放的大型垃圾袋,里面有吃剩的面包、粘着饭粒的外卖盒、用过的纸巾和化妆品,还有废旧电池......完全没有分类,全要靠郭师傅用手进行二次分拣

 

显然,整洁的投放环境和循循善诱的指导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社区工作者便开始采取“硬约束”:

  • 先摸清租住的空乘人员主要来自哪些航空公司,然后逐一拜访,通过党建联建,让这些单位重视垃圾分类。如果员工在社区屡屡做不好垃圾分类,将被通报给所在单位。
  • 其次,居委会走访小区周边房产中介公司,争取让他们做好出租户的宣传发动工作。一些房东也主动参与进来,监督租户分类情况,因为他们担心不配合分类的租户很可能也不爱惜租住环境,影响他们下一次的出租。

在压力下,几位姑娘很快表示悔改,如今还成了热情的社区公益志愿者。

 

在“硬约束”上,居委会还想出不少“奇招”。针对无人认领的乱扔垃圾袋或所装垃圾分类严重错误的垃圾袋,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用手打开,在里面寻找快递单或外卖单,通过上面的身份信息锁定“真凶”,直接找上门督导。如果垃圾袋里没有相关身份信息,则依靠公共区域监控探头来找人,只要面部清晰,熟悉居民“家底”的居委会干部也能锁定是谁。

 

朱雪菊说,为让不遵守规则者长记性,一张张“友情提醒”会贴在问题住户所在楼的入口处,“含蓄”地指出该楼内有住户未遵守规定。与此同时,居委会和物业“悄悄”入户做思想工作,提醒拒不整改的后果很可能是直接曝光门牌号。就这样,没过多久,整个小区的“无主”垃圾袋便几乎绝迹。

 

“无主”的垃圾袋打开后,也会有蛛丝马迹

 

想在垃圾箱房关闭后偷倒垃圾?监控探头盯着呢!

 

社会动员,离不开“硬约束”,更离不开“软引导”。游雁表示,用“硬约束”倒逼,一些人虽然接受了垃圾分类,但这还是别人“要我分”;只有用“软引导”,让居民真正搞懂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且能因分类而得到激励,才能激发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可分类这件事,变得“我要分”。

 

据介绍,目前程家桥街道已在22个居民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达到小区总数的53%,虽然各个小区的实际情况不同,采取的推进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分类实效好的社区和热心的居民、志愿者,都将得到激励。居民可以用绿色账户积分兑换到更高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比如一个名额难求的爱心暑托班、社区公益课堂,而社区的“家门口工程”也能得到街道更多的资金支持,居民的生活环境因垃圾分类的努力而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干净整洁的投放设施让居民敢靠近,良好的激励措施让居民更有主动分类投放的积极性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文内图片来源:陈玺撼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