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今天,你还在用扇子吗?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鲁民 2018-07-28 09:04
摘要:旧时用扇子的动作和部位也有讲究。儒雅文人扇起扇子来多在胸前;武夫兵将动作幅度大,一般多扇腹部;做奶妈保姆的,一手抱孩子,一手扇腿肚子,怕风大凉着孩子;当差役的仆属用起扇来常是一半扇给主人,一半带扇自己,不敢只顾个人。

夏日热不可耐,小扇子便有了大用场。没有空调、电扇之前,扇子绝对是夏天的主角,无论士农工商,官宦平民,恨不得一人一把,用以驱走酷热,带来凉意,是故,扇子别名又叫“凉友”。即便是空调、电扇高度普及的今天,不少中老年人还对其情有独钟,一扇在手,随时相伴,优哉游哉,不亦乐乎。在他们看来,扇子方便自如,带来的不仅是自然风,而且节约能源,还能锻炼臂膀,那好处多了。

 

  

扇子最早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后来才慢慢地从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转变成纳凉的生活用品。扇子原由羽毛制成,后来种类越来越多,包括羽毛扇、芭蕉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  

 

 

历史上最出名的是诸葛亮的鹅毛扇。人家都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却是扇子一摇,便有锦囊妙计。后人又把那些足智多谋专门给人出谋划策的人称为“摇鹅毛扇的”。瓦岗寨里的徐茂公,梁山上的吴用,朱元璋手下的刘伯温,李自成帐下的牛金星,洪秀全倚重的洪仁玕等,都是此类。  

 

当然,名声在外的还有《西游记》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大可小,有真有假,威力无穷,变幻莫测,让孙猴子吃了不少苦头,大费周章。最后巧施妙计,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才算逼她交出了宝扇,扇灭了八百里火焰山,开辟了取经之路。  

 

扇子还可做兵器。《水浒》里有个好汉叫宋清,位列一百单八将中第76位,在石碣上的名号为“地俊星铁扇子宋清”,可是,他的“铁扇子”没见用过一次,干的活是“掌管专一排设筵宴”。金庸武侠小说里使用“铁扇子”的好汉倒是不少,看似潇洒飘逸,终究不如刀剑顺手,没出过什么像样的大侠。

 

扇子有多种,但是也不能乱用,什么人用哪种扇子是有说头的,要和自己身份相符才好,否则会被人笑话。军师谋士要用鹅毛扇,摇着摇着点子就来了;咬文嚼字的书生文士惯用折扇,十八相送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一人一把折扇;躬耕田野的乡下老农多用蒲扇,因其价廉结实;悠悠逛逛的小巷闲人喜用芭蕉扇,图它轻快随意,携带方便;娇滴滴的大户贵妇小姐则专用团扇,若扭捏得法,可徒添几分姿色,瞧那林黛玉用扇子把小嘴一遮,万般风情就呼之欲出了。  

 

视频截屏

 

不仅如此,旧时用扇子的动作和部位也有讲究。儒雅文人,扇起扇子来多在胸前,动作很小且文静洒脱;武夫兵将大都性格粗爽,动作幅度大,一般多扇腹部,即所谓“文胸武肚”;做奶妈保姆的,坐在那里,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扇腿肚子,怕风大凉着孩子;当差役的仆属跟随官员身侧,唯唯诺诺,用起扇来常是一半扇给主人,一半带扇自己,不敢只顾个人。不过这些官员一上朝就惨了,皇帝身后有两个宫女打扇子,大臣们就只能汗流浃背,盼望着早点退朝。  

 

扇子也是诗人们的最爱,留下不少佳句。汉代班婕妤《团扇歌》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果然构思奇妙。唐代白居易《白羽扇》曰:“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足见意趣清新。宋代李石《扇子诗》曰:“冷热衰盾之日,清和夷惠之风。天运自有常度,世态人情不同。”显得朴实本真。最有名的自然还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写人与咏扇浑然一体,至今仍广为传诵。  

 

 

现如今,平时最喜欢拿扇子的大约有这几种人,一是说书先生,二是相声演员,那是他们演出的道具;三是下棋的,四是书画家,大概习惯使然。再就是广场上跳扇子舞的大妈,整齐划一,呼呼生风,“婉若游龙,翩若惊鸿”,俨然闹市一景,不无别致。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