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任我行 > 文章详情
长三角乡村游观察②|敢闯敢试敢担责,“能人”带动不可或缺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宝花 裘雯涵 2018-05-24 06:02
摘要:每一个成功的乡村游或特色小镇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位精力充沛、敢闯敢试的能人。

在走访长三角多个乡村游和特色小镇成功案例后记者发现,几乎每一个成功项目背后,都有一个举足轻重的“能人”起到不可或缺的带动作用。

 

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无锡灵山景区拈花湾小镇,在上海游客中知名度不小,朋友圈也不时能看到小镇的图片刷屏。这个小镇的崛起,正是在灵山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吴国平带动下进行的。

拈花湾内景

 

拈花湾所在的马山耿湾村,原本只是一个偏僻破败的村落。村民们多以种植杨梅树为主,生活并不富裕。自从无锡开始实行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后,村民在太湖流域附近无法种地,面临失业问题。

 

2009年,拈花湾开始进行建设后,耿湾村当地人发现,他们习以为常的杨梅林并没有消失,而是被重点打造成游客采摘活动区。吴国平说,政府进行拆迁时,已经将这片杨梅林按照作价赔偿给了当地果农,但之后又物归原主,让他们进行管理,收益也归果农所有,“这样一来,不仅让当地人有了一笔每年上万元的固定收入,也间接起到了保护青山绿水的作用。”

杨梅山

 

掌管灵山集团20余年的吴国平,此前不仅一手打造了颇有名气的灵山梵宫等景点,也令今天的拈花湾小镇成为“网红”。到目前为止,灵山景区的开发直接为当地带来3000个就业岗位,拈花湾小镇建成后,客栈营业员、酒店财务、景区服务人员中不少是当地人。小镇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吸引了一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工作、创业。

 

因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闻名中外的水乡乌镇,其近20年的发展轨迹同样离不开背后的总设计师陈向宏,也就是如今的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这位建筑设计行业出身的能人,从乌镇保护开发伊始就制订了“规划先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案,亲手绘制了近20万平方米的景区规划和民居修复施工方案图,在古镇保护开发中率先实施管线地埋、修旧如故、文化传承等一系列保护理念与措施,最终形成了独有的“乌镇模式”。当江南地区的许多水乡古镇还在千篇一律的景区收费模式中踯躅不前时,乌镇实现从观光小镇到度假小镇、再到文化小镇的转型,成为许多年轻游客钟爱的“打卡”旅游地。

乌镇夜景  资料图片

 

在鲁家村,全国各地的考察团纷纷前来考察其发展路径时,曾有人问朱仁斌:“要实现乡村振兴,选什么样的人领头比较合适?”朱仁斌说:“最好是做企业做得比较成功的党员去村里当一把手,这些人有能力,也能带一些资源到乡村。”

 

朱仁斌自己就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在带领鲁家村发展的过程中,他将生意场上注重经济效益、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的特质带进整个鲁家村的发展历程中。比如在创建精品村的过程中,向上级政府提前预支资金投入建设、发动生意场上的朋友募捐等;建成美丽乡村后,进一步在鲁家村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业,将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令其实现“自我造血”。去年试运行期间,鲁家村就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按人均200元消费计算,去年鲁家村整个园区旅游收入可达1亿元,村集体可以因此获得千万元收入。

鲁家村内的河道

 

从这些成功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来看,几乎每个项目的领头人几乎都在项目实施之初就有了相对超前的规划,在过程中则敢于尝试和突破,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加班加点工作更是他们的日常节奏。一位乡村游发展项目的村干部坦言,他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过双休日了,晚上回办公室加班也是常态。不过,这样的工作节奏,也“吓跑”了三位曾到村里工作的大学生村官。

 

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贾铁飞认为,类似于乌镇这样的高起点开发模式,固然是“大资本+能人”直接推动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的景区发展都能有这样的资源。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让从本乡本土走出的人才带着资金、头脑和技术回归乡村,也许才是更值得探讨的现实话题。

题图为游客在拈花湾拍照,裘雯涵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