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意大利百年名琴漂洋过海,大提琴家吴敏喆追求“人琴合一”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23-08-30 19:41
摘要:弦琴偶得

一把名琴与一位演奏家的相遇,如何产生跨越时空的化学反应?

由意大利制琴大师罗密欧•安东尼亚齐制作于1918年的一把大提琴,两年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是一把有故事的大提琴,100多年来曾被意大利斯卡拉剧院管弦乐团、威尼斯凤凰歌剧院交响乐团的乐手们使用,还曾被众多知名演奏家借用。幸运的是,历经漫长岁月洗礼,它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状态和音色。三个月前,这把琴由喻艺术基金会借给上海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吴敏喆使用。

第一次遇见这把大提琴,吴敏喆就被它深深折服。“它的好,难以用语言形容,拉过之后就会上瘾,很‘高级’,你能感觉到它是有生命的。幸运的是,百年来它经历了许多,但琴身上没有任何修补的痕迹,说明它一直被保护得很好。它的高音明亮低音浑厚,每个音区都非常出彩。”

意大利制琴大师罗密欧•安东尼亚齐制作于1918年的一把大提琴意大利制琴大师罗密欧•安东尼亚齐制作于1918年的一把大提琴

过去三个月,吴敏喆将这把大提琴小心翼翼地保存在恒温箱里,湿度保持在60,温度保持在18至20摄氏度。“人跟琴之间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不好好对待它,它也不会信任你。”吴敏喆每天练琴三小时,跟这个“新朋友”独处,相互磨合。“三个月的时间还是太少了,最好能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磨合,才能渐渐追求‘人琴合一’的境界。琴是有个性的,你必须逐步了解它、适应它,才能把它最好的音质释放出来。”好马配好鞍,吴敏喆使用的琴弓,由瑞士制琴师皮埃尔-伊夫·福克斯制作,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9月2日晚,吴敏喆将携这把珍贵的大提琴首度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演艺厅登台,在从艺20周年之际带来一场名为“弦琴偶得”的独奏音乐会。他将演绎拉赫玛尼诺夫和肖邦的两部《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曹禹凡担任钢琴伴奏,他还将与上海爱乐乐团大管首席陈曲合作戈登·舍伍德的《低音乐器二重奏》。

“弦琴偶得”四个字,让人想起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愿音乐如文字,清新隽永,娓娓动人。

上海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吴敏喆上海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吴敏喆

从钢琴到大提琴,用冷静的头脑指挥双手

大提琴并非吴敏喆学的第一件乐器。他3岁开始学钢琴,师从钢琴教育家王羽和盛一奇。10岁在上音附小求学时,他被大提琴教育家林应荣挑中,作为“关门弟子”悉心培养。林应荣挑徒弟很苛刻,标准之一是:一定要有很好的钢琴基础。这样音准好,手指机能好,学大提琴上手快。

第一次见林应荣,一位学生正在拉琴,吴敏喆瞬间被大提琴的声音吸引了。林老师问他喜不喜欢,他连连点头。虽然已经学习了七年钢琴,但他毅然决定从零开始学习大提琴。

10岁起步,比别人晚,吴敏喆只能恶补基本功。很长一段时间,他只拉音阶、琶音、双音和练习曲,十分枯燥。“那时候夏天琴房里没有空调,电风扇也不能开,因为会影响琴声的波动,只能在琴房里放一块冰,依旧练得满头大汗。”

台上的吴敏喆台上的吴敏喆

随后,吴敏喆成为大提琴演奏家曹敏海外归来后的第一个学生。“曹老师教给我很多先进的方法和理念,令我受益匪浅。他教会我尊重音乐,用冷静的头脑指挥双手,在音乐中展现细腻的感情。”

瑞士留学归来后,吴敏喆加入上海爱乐乐团,短短六年就成长为大提琴首席。作为首席,他是指挥与大提琴声部之间的桥梁。他还醉心于室内乐,曾与王之炅、黄蒙拉等组成“上海新音乐团”,和崔岚等成立“品”三重奏。他最喜欢的事,就是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排练,沉浸在音乐之中。

吴敏喆和他的大提琴

从肖邦到拉赫,两部“g小调”一起演

“弦琴偶得”独奏音乐会,吴敏喆选择了两部《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一部来自拉赫玛尼诺夫,一部来自肖邦。

拉赫玛尼诺夫的《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01年。此前,他的《第一交响曲》遭遇首演失败,令他陷入心理危机和创作冰封期。走出阴霾后,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一批重要作品,其中就包括《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充满浪漫与感伤。

而肖邦的《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846-1847年间,“我写了一点,又划掉了很多。有时我很满意,有时则非常不满,我不断地扔,又重新捡起”,创作这部作品时作曲家身体虚弱,又结束了最后一段恋情,笔下音符哀婉而深情。

台上的吴敏喆

一般在一场独奏会上,演奏家倾向于选择风格差异较大的作品,一方面怕观众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也能展示演奏家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为何要在同一场音乐会上选择两首《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吴敏喆说:“我曾在同一场音乐会上听过这两部作品接连呈现,那场音乐会听得我神经兴奋,汗毛树立。相信我,只听一部你会觉得不过瘾。”

今年是吴敏喆成为职业演奏家的第20年,这场独奏会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起点。在为独奏会排练时,他发现自己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自己,而是如何与钢琴达成默契。“这两部作品的钢琴部分都非常难,我当年学钢琴的经历给了我许多帮助,让我更加懂得如何与钢琴对话。在交响乐团里拉了这么多年,最重要的成长就是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音乐是一种语言,最重要的是彼此心领神会。”

上海首演后,吴敏喆还将赴深圳、苏州、杭州、重庆、青岛、合肥、南京等城市巡演,继续他的音乐之旅。

栏目主编: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