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秦朔:离职创业同事让我看到未来
分享至:
 (13)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林曦 2015-07-24 11:57
摘要:此番演讲,秦朔特别介绍了一位前同事的创业项目。“这个年轻人正在用他的新模式去理解传播,理解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当他去重新建立连接的时候,他有时候在不期然间就会找到一个突破口,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上周末,秦朔和周健工一起,出现在了“2015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上。借此机会,这位复旦新闻系老同学、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口中“中国商业世界的‘最后一条看门狗’”,以一个项目启动仪式,将自己任内孕育的最后一个“小孩”交棒给了继任者。

 

这是一档名为《改变世界: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的系列电视专题片,计划用3-4年的时间,访谈中国工商界约50位杰出企业家、管理者。目前,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方太厨具董事长茅理翔等5位杰出企业家已经接受了访谈。

 

一个多月能给一个正经历人生某个拐点的人带来多大变化?不好说。如果真要去捕捉什么变化,如今站在台上的秦朔已俨然一副学者做派。此番除了宣布项目交接,他还带来一个题为“从供求关系角度看中国的危与机”的演讲。主办方介绍他时,用的抬头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编辑”。不变的,则是他说话时总会紧蹙着双眉,略抬起头,凝望远方。那往往是一个心系某些使命的思考者常有的演讲姿态。

 

演讲中,他指出中国经济当下最大的负担,在于经济供需失衡,产能严重过剩,而用高投资维持经济高增速的方法已不可取。根据他的判断,惯常认知下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在报纸、剧院等文化领域同样存在。他对传媒业迫切需要变革的危机意识贯穿整个演讲的始末。但一个离职员工的故事似乎给了他触动和希望。

 

以下为演讲实录节选——

 

新常态中国:经济下行,仍在探底

 

如今当我们想到新常态,想到这个新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欣欣向荣的一种新局面、新气象。但事实上,无论看国际还是看中国,这个新常态下也可能有更多的挑战、危机。

 

最近两年从IMF等很多的统计、调查来看,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我们总体经济深度调整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从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的中国经济数据来看,如果跟去年做一个比较的话,下行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或者说三期叠加(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阵痛、换挡、消化仍然在很严峻地发生。

 

我们的GDP在下降,进出口的总量在下降。固定资产的投资从以前习惯的20%几到前几年10%几,现在已经接近10%了。PPI连续40个月的负值,到上半年的-4.6%。当然,我们的出口在增长,我们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也在增长,我们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总占比也有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在下行中有一些企稳的亮点出现。

 

通过结构去分析的话,会发现第三产业上半年增加8.4%。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上半年股票的成交额跟去年同比增长了5.4倍。由此带来整个金融业的增加值增长了17.4%,相当于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倍增速。

 

从房地产来讲,上半年也感觉到企稳的态势,销售面积由负转正,但去库存化的压力仍然很大。

 

上半年整个经济比较亮丽的持续增长点,还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无论是软件、电信业务,还是互联网零售,以及跟此有关的物流和快递,都是比较明确的亮点。

 

 

增速下行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高杠杆维持增速

 

去年以来,大家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最近几年增长速度七上八下,该怎么看?事实上,中国经济是总体规模超过10万亿美金的经济体。在去年有63.6万亿这么大总量的情况下,增速下行是很自然的。我们并不需要过度的担心。

 

我们如果看日本、德国、还有韩国以前的历史,它们也都经历过8%、9%这样持续的高增长,但在这个阶段结束以后,都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换挡。而它们的降幅比我们中国今天从接近两位数回到7%的降幅还要大。从这个规律来看,对经济的下行并不需要非常恐惧。值得警醒的是,如果为了维持增速,我们用更大的投资,而且投资效率又不高,用不断提升杠杆率和负债率这种方法去增速,问题就会比较大。

 

根据高盛的统计,过去11年的时间里,中国总体的负债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56%上升到243%。按照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大概是220%左右。中央政府和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是比较健康的,杠杆程度不太高,但是中国企业的负债和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都上升得很快,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债务杠杆。按照高盛的统计,达到了接近170%。这个数字超过了国际警戒线(90%),表示企业的压力非常大。

 

如果我们继续维持这么高的投资率以及相应的杠杆率,虽然我们可能保持7%左右的GDP增长,但整个宏观负债和GDP的比重,到2027年可能会达到348%。如果将投资率截止2022年从目前的50%压缩到40%,更多依靠内部消费,我们的增速还会进一步下降。

 

所以在2013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可见政府对于我们整个增速下行的容忍度是在不断增加的。如果不容忍经济下行,只有用更高的杠杆去刺激,而这并无法维系下去。

 

中国当前的危机是供求失衡

 

我认为,当前中国的危机可以理解为供求失衡的危机,而且中国经济还存在供求失衡常态化、长期化、导致进入新平庸的可能性。主要原因是没有或者无法把危机出清,而且在不断延后。所以国务院2013年的41号文里讲到,我国钢铁、水泥等很多产业产能过剩,有很多行业是接近全行业亏损。

 

在工信部最近每年发布的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中,涉及领域更多。跟这些产能相关的大都跟房地产有关,水泥、钢材等等,包括机械设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到去年11月末,我们的商品房待售面积为59795万平方米。

 

这种供求失衡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企业负债率不断升高,企业利润质量越来越差。

 

产业链条拖欠款、三角债加剧。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过去投资留下大量资本存量,则意味着更多折旧,在低效益条件下又意味着更多资金需求,高风险资产的资金成本更高。

 

由于我们整个资本回报在下降,整个的生产效率也在下降,人民币汇率就会存在潜在的贬值压力。

 

因此,概言之,与过剩和无效、低效产能对应的资产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负担。它们不仅不能提供好的回报,而还会吞噬新注入的资金。这会让我们在路径依赖中越陷越深。

 

传统的供给模式已被颠覆

 

中国没有新的机会吗?不是。我们核心的问题是:传统供应模式跟不上新需求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传统的供给模式已经在被四个东西颠覆——

 

一个是外需不足。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生产、美国负债的大循环结束。

 

第二,内部内需在不停地“挤水分”。

 

第三,传统的同质化的、大规模的这样一种生产商主导的商品化模式不能创造用户价值。过去很多都是低成本、低差异、低价值、低利润,相应都是高投资、高负债、高消耗、高增长。这个模式现在新的消费人群、新的消费者已经不怎么接受了。

 

最后一个就是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需求捅了最后一刀。1999到2010年可以分别定义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元年。当时的小学生、初中生、大学生开始接受了这一信息更对称、更透明、更加国际化的模式,所以他们养成了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可能在过去我们理解的需求很多跟硬件有关,但是现在他们的需求很多跟软件、社交、游戏、互动和很多在线的东西在一起。

 

就拿报纸来说。PC互联网对传统新闻业的杀伤力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2010年以后,2011年是整个中国报业的拐点,中国报业收入永远也回不去了。

 

这五年,移动互联网把整个传统媒体以前的商业模式给颠覆掉了。以前你有特许生产权,有专属的传输渠道,然后用户,然后广告主。今天是生产者无穷多,借助到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时间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然后广告主跟着用户走,所以原来的模式全部改变,整个的价值链全部改变。

 

未来,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都会加速,数据传输和计算成本逼近于零,产品极致拓展和快速迭代成为可能,这跟我们以前的模式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传统供给模式因为自己的路径依赖不做改变,或者面向新需求时继续选择无视、无能、抗拒、畏惧,你就被杀死。我们今天面临这么多的困难,别怪别人,别怪政府,要怪自己。

 

| 秦朔的现场演示文稿 |

 

“一位前同事的创业成功让我非常感慨”

 

这里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分享这张照片?它是在去年5月份我们《第一财经日报》的一个校对辞职了,因为他看到自己不能适应未来。我们知道,在一个内容组织的生产体系里,校对的待遇是偏低的。他辞职的时候说要自己去创业,于是他就在上海一个只有2平方米的地方开了一个卖果汁的商店。

 

他做的一个创新点就是在果汁瓶上面标注上类似“致闺蜜”、“暖男”这样的字眼或组合图案,用这种方法跟消费者沟通。就是这么一个创新,现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在上海已经开了两家店,在徐家汇、南京西路一带。接下来还会有新的分店。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模式开发出来以后,在深圳也要开四家店,还拿到了风投。

 

 

| 秦朔前同事的创业项目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非常感慨。我觉得这个年轻人正在用他的新模式去理解传播,理解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当他去重新建立连接的时候,他有时候在不期然间就会找到一个突破口,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反之,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路径依赖,停留在自我骄傲,我们就永远没有进步,只能是不断向政府伸手。

 

最近我刚去喜马拉雅这样的网络电台公司看过。它的估值是5亿美金,而且完全符合我们整个创业潮流,让很多普通人可以在上面注册、拥有自己的电台和节目。在类似这样的很多平台上,通过重新连接需求,可以让每一个个体都得到释放,让每个消费者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这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所有人看一张报纸是完全不一样的。它是为你而定做的,是由你选择的。这种变化正在发生。

 

当下,其实我们每个企业,包括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在焕发生机,我们也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相信,在我们的80后、90后甚至00后身上,不仅代表了新的消费需求,而且他们作为在互联网时代跟全球信息充分交流的这一代,会有更好的人力资本去推进整个转型。因为他们,我信中国能赢。

 

(本文根据演讲速录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本文编辑:柳森 图片来自网络。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