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不签“三方”就不让毕业?别忘了,就业率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
分享至:
 (2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程祎 2022-06-19 07:07
摘要:除了追求真实的就业率,如何跳出就业率这个单一评价标准,也是一个问题。

“必须去找单位签三方协议,否则就拿不到毕业证。”近日,针对个别高校强迫毕业生签约的现象,教育部再次回应:就业统计须严格执行“四不准”“三不得”,包括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等等。

“四不准”“三不得”并非新鲜词汇,早在十多年前,教育部门就发布过类似通知。三令五申之下,乱象仍然不绝,以至于有网友调侃,每个“最难就业年”,一些高校的就业率似乎一直都很高。

“就业难”无疑是今年特别突出的问题。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创历史新高。而疫情、国际形势等种种因素冲击,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面对这么大的数量,哪怕就业率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存在“水分”,也会导致成千上万的毕业生“被就业”乃至“被遗忘”。就业数据的真实准确是就业工作的底线,对政府部门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精准实施就业帮扶政策措施极为重要。虚假的就业率,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情感,更会遮蔽他们的真实处境,把他们推入“毕业即失业”的泥淖中。

过往每每出现就业率“掺水”的讨论,高校总是首当其冲受到舆论谴责,但板子恐怕还不能全打在高校身上。

一位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高校行政老师就告诉笔者,“现在越来越强调真实就业率,我们也松了一口气”。某种程度上说,高校苦就业率久矣。当就业指标被层层摊派到高校、学院和辅导员头上,学生的就业压力何尝不也是学校的重负?也正因此,严格执行“不得不切实际向高校和学院提去向落实率具体指标”等“三不得”要求变得尤为迫切。

从“四不准”“三不得”,到规定明年起取消就业报到证、不得要求毕业生重复体检,最近围绕高校毕业生发布的一系列通知,都显示出相关部门的用心用力。

其实,除了追求真实的就业率,如何跳出就业率这个单一评价标准,在提高就业质量方面下更大功夫,也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前段时间在四川考察调研时,专门批评了就业数据造假、搞“拉郎配”的行为,强调“就业数据要扎扎实实,反映真实情况”,“不能糊弄上级部门,更不能糊弄学生”。总书记同时要求“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如何做细做实,最重要的落点,就是一个最简单却有分量的“人”字。

比如,有学者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上升,主要是2019年专科扩招的结果,增量最多的是专科毕业生。而他们恰恰是就业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就上海专科生的情况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在为近日的“专升本”考试做最后冲刺,无暇顾及求职。倘若没能通过考试,这些学生就要面临失学又失业的窘境。因此,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辅导,便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再具体到每一个人,尊重其求职意愿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不少就业工作人员规劝年轻人“先就业再择业”,“不要挑三拣四”,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这当然是务实合理的建议,但要记得,他们绝不是无意识的“萝卜”,不是只要留好“坑”,就能把他们按到相应岗位上。

事实上,每个人对职业的憧憬和需求各不相同,未能满足的结果就是“人岗错配”,这正折射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稳住市场主体、激活市场活力,让年轻人拥有更多选择空间,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与政策兜底——做好这些,何必过多忧虑“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就业率,也就不会是这么困扰大家的问题了。

大学生就业,年年都说难,但每年的难点、堵点并不完全相同。必须因时因势作出研判、分类施策,让就业服务更精细化,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难题。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