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40年前,全国人民持续讨论4个多月,只为了这件大事……
分享至:
 (1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鑫 谢晶 2022-07-02 06:14
摘要:治国之章程 强国之重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今年是现行宪法(“八二宪法”)颁行40周年。它的制定和起草过程经历了全面、深入的全民讨论与筹备研拟,体现人民共同意志、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崇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在纲不在目 在要不在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以及其他领域正在进行、将要进行的重大改革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在宪法中得到反映。

1980年9月,全国人大成立了由叶剑英为主任,宋庆龄、彭真为副主任的宪法修改委员会。同时,由彭真直接领导的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对宪法条文和宪法草案报告稿草拟。

“八二宪法”草案的初稿草拟,充分吸纳和弘扬了1954年宪法的经验做法。比如,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将修改的宪法草案交付全民讨论。

在整体结构上,“八二宪法”保持了1954年宪法的体系结构。1954年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比较适宜,而且有106条,比较完善。以此为基础修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许多问题,1954年宪法都考虑过,要修改,就要提出理由,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

在确定以1954年宪法为修改基础后,“八二宪法”还注重以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依据。

彭真提出,修改宪法,在纲不在目,在要不在繁。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不写枝节的问题;只规定已成熟了的东西,不写不成熟的、还在实验中的东西;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参考外国有益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外国的做法;修改宪法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

从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到“八二宪法”通过,前后历时两年多。据曾参与1954年宪法起草、1982年宪法修改的许崇德回忆,那时秘书处几乎每两天就要印刷一次草稿。稿子一写出来,就找人进行研究、修改,然后再讨论、再起草。

其间,有关方面还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向各地区、各单位、各阶层征询意见建议。比如,听取孙冶方、薛暮桥、于光远、王赣愚等经济学家对于经济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发展经济的手段等方面的意见。

王赣愚认为宪法应当对我国现有的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多种所有制明确加以反映,主张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保护竞争、推动联合、扩大企业自主权等方针都可以在宪法中作出原则性规定。

“八二宪法”部分吸取了相关建议,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并肯定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不可缺少,等等。

「讨论规模大 参加人数多」

1982年4月,“八二宪法”草案全文发布。之后,全民讨论持续了四个多月,“讨论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足以表明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界人士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热情的高涨”。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韩大元回忆,当时他正在上大学,学校宣传栏几乎贴满了宣传宪法的文本和图片。“课堂上,老师一条一条地给我们讲解宪法文本,点燃了我们学习的激情。”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名叫王银祥的工人用自己1/4的月工资发出了一封近200字的电报申述建议,建议鉴于土地资源很珍贵,还要规定不能滥用土地。有关方面仔细研究后决定予以采纳,后来形成宪法第十条的最后一款:“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1982年6月,全民讨论达到高潮。《人民日报》发表多篇文章,号召全国人民一起讨论宪法,并适时公布了一些条例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6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语言学家郑林曦的《赞成把推行普通话写进宪法》一文,认为宪法上写明由国家来推行普通话,有利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需要。

郑林曦介绍了自己20世纪50年代经上海到福建省大田县的情况。“到了大田县,住在桃源镇,小小的一片山乡,就有十几种互相听不懂的土语,在稍大的范围内开个会,办点事,就很不方便。”1958年,经过党的倡导、群众的努力,当地出现普及普通话很有成效的吴山乡和推广普通话的模范女青年。

专家指出,言语不通会造成人们思想、感情的隔阂。如果各地人民,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自愿学汉语的人们,在他的母语、方言之外,从小就学会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那就不仅使他获得参加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基本能力,也让他学会跟全中国人民互相交际、沟通情谊的语言工具。

这一建议获得社会各界以及立法工作者的一致赞同。大家认为,推广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必不可少的措施,是新的历史时代给予我们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最终,“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正式写进宪法第十九条。

「引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1982年11月26日,彭真代表宪法修改委员会向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随后,各代表团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审议,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工作人员根据代表意见,研究提出汇总方案。

据统计,相关修改涉及条文19条,有的条文修改不止一处,连序言、总纲,一共修改了近30处。比如,解放军代表提出增加“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的相关表述,被增写进宪法第五条。

经过认真审议,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就宪法修改草案进行投票表决。投票结束后,大会执行主席习仲勋庄严宣布结果:根据总监票人的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赞成票3037张,反对票0张,弃权票3张。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全面反映新时期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新宪法。新华社发

“八二宪法”甫一公布,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拥护新宪法,认为新宪法的诞生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法。

在上海,前往书报亭购买刊有新宪法报纸的人络绎不绝。有科技工作者表示,新宪法把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并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知识分子的国家主人翁地位。“作为科技工作者,感到光荣、自豪,更感到责任重大。”

上海市人大、政协也分别举行座谈会学习讨论新宪法,认为新宪法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人民意志的结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证”。

在“八二宪法”中,“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等相关表述,让广大知识分子“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社会学家费孝通感言:“宪法上有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规定,知识分子又急待作出贡献,不是两头对上,形势大好么?”

在中国香港,广大市民也欢呼新宪法的诞生。香港《文汇报》热烈庆祝新宪法的诞生,认为“宪法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凡是炎黄子孙,都要为实现宪法、捍卫宪法而作出努力”。《大公报》指出,这部充满民主与法治精神、引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新宪法,必将受到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拥护。

「适应新形势 作出新规范」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宪法是治国之章程、强国之重器,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八二宪法”从起草到出台,既具有鲜明的全民参与特点,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当时,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宪法修改委员会,并先后多次专门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宪法修改草案的每一稿都是中央原则同意的。可以说,宪法修改工作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八二宪法”颁布后,全国人大先后5次修改现行宪法,在总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

比如,2018年的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确定党的领导地位基础上,在宪法第一条中增写“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把党的领导由序言变正文,让相关表述更加科学、更加全面,进一步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根本性、全面性和时代性。

总之,“八二宪法”是一部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的好宪法。它好就好在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好就好在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坚决维护、全面贯彻并不断发展完善。

(作者:上海市社联《学术月刊》杂志社 王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谢晶)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朱瓅 摄影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