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闵行一条街》长卷重回诞生地!60多年前,中国美术界这对伉俪携手创作了它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2021-11-29 19:53
摘要:谢稚柳、陈佩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家。

11月29日,位于上海闵行的谢稚柳陈佩秋艺术中心对外开放,开馆首展“似曾相识燕归来——谢稚柳陈佩秋作品展”展出了谢稚柳和陈佩秋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17组24件。新打造的谢稚柳陈佩秋艺术中心,得到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的授权,今后将作为纯公益艺术场所免费对观众开放。

谢稚柳、陈佩秋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家。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美术史上,以夫妻之名共享盛誉的首推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和管道升,而续写这一历史的则是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和陈佩秋伉俪。

谢稚柳和陈佩秋生于20世纪前叶,两人的前期生活和艺术经历不尽相同。谢稚柳书画以自学临摹前人为主,同时得到江南大儒钱名山和兄长谢玉岑点拨并受到张善孖、张大千昆仲影响。陈佩秋杭州国立艺专科班出身,前后六年先后得到潘天寿、黄君璧、郑午昌和黄宾虹等名家亲授。

谢稚柳和陈佩秋都推崇宋元绘画艺术,并以光大弘扬为己任,然而他们俩并不守旧,始终行进在“变法革新”的路上。谢稚柳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重现了早已失传的“徐熙落墨法”,陈佩秋则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吸收西方印象派绘画用色和光影技法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青绿重彩绘画艺术风格。谢稚柳和陈佩秋在生活中是伴侣,在艺术上则是棋逢对手,平分秋色,是所谓“一家眷属,两家画格”。

作为一代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鉴定了《柳鸦芦雁》(宋徽宗)、《高逸图》(孙位)、《烟江叠嶂图》(王诜)和王羲之《上虞帖》(唐摹本)等一批中国古代书画名作。1983—1990年,谢稚柳率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八年鉴定了中国文保机构和部分个人藏家6.1万余件中国历代书画作品。同时,谢稚柳著作等身,《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都是影响深远的美术史论著作。陈佩秋晚年对传为阎立本《步辇图》,董源的《夏山图》、《潇湘图》和《夏景山口待渡图》以“画家的眼光”重新进行审定,其“否定说”考证为学界所关注。

上海是谢稚柳和陈佩秋的第二故乡。1956年他们双双成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1997年,谢稚柳和陈佩秋共同将北宋王诜的《烟江叠嶂图》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2014年陈佩秋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今天展出的书画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谢稚柳和陈佩秋合作的《闵行一条街》(手卷)。它长约400厘米,宽约25厘米,是谢稚柳和陈佩秋合作为数不多的绘画作品。其所绘场景就是今日闵行区江川路当年的“一号路”。60多年过去了,《闵行一条街》又重新回到了它的诞生地。

作为黄浦江即将进入上海市区的滩头,老闵行素有“申江门户,国企摇篮”之称。从20世纪50年代起 ,许多重工业从市区迁入此地。其中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和上海锅炉厂四个万人大厂被称作“四大金刚”。大量产业工人聚集而来,闵行成为上海第一个工业卫星城。当时,人们仅用短短三个月就建成14公里的“一号路”,成为当年老闵行最繁华的“南京路”。

当年,谢稚柳和陈佩秋响应上海美协和上海中国画院的号召,和画院画师一起来闵行参观并体验生活。那里热火朝天的景象深深感染了艺术家。陈佩秋爬上高楼,在寒冷的冬日连续三天站在屋顶上将闵行“一号路”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速写了下来。之后,陈佩秋起稿,写建设中的楼房,谢稚柳用宋人工笔细写树木、渔船并补景、渲染。1959年,《闵行一条街》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整幅作品构图精巧,时代气息浓郁,颇有几分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味道。

据悉,这次展览之后,谢稚柳陈佩秋艺术中心还将陆续推出“红色经典 见证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画选展”、“和美世界——陈家泠作品观摩展”、“吴颐人八十寿辰祝贺展”、“陈佩秋百年作品展”、“两院院士书画作品展”、“朱新昌新绘聊斋展”以及“巴金与电影文学”等一系列展览。

作者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