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力之 2021-11-29 06:31
摘要:必须珍惜、维护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揭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时指出,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概念,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新的境界,必须结合党史深入学习领悟,珍惜、维护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

马克思主义只有树立崭新形象才能自信地展现于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确定的概念。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上,事实上存在过不同类型的马克思主义。说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本身进行历史的、发展的考察,从而确认我们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崭新形象”这个新概念的。

对不同类型马克思主义的确认,毛泽东1945年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这番形象化的话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只是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而已,而且其内涵必须是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与死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能够得到实践验证的、能够得到人民群众认同的。顺此逻辑,当一种臭的马克思主义与死的马克思主义被克服了时,意味着一种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就出现了。

马克思主义历史上当然有过这方面的教训。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来到中国访问,同为德国人,施泰因迈尔被马克思在中国的地位而震撼,他无法绕开这个话题。因此,他在四川大学演讲时,一方面承认“马克思也一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道主义者。他呼吁新闻自由、人道的工作条件、人人享有教育、女性享有政治权利、甚至在那时就呼吁:保护环境。他的激情来源于他对被剥夺权利的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同情和理解”。另一方面又说,“我们德国人在谈论马克思时,不可避免地会立即联想到”,在东德和东欧,曾经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存在过一段“沉重年代”。施泰因迈尔的话本质上当然是出自西方价值观,不足为据。但是,东欧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危害,也是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至今所必须直面的,必须引以为戒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上亦存在过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那些教条主义者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自居,胡乱指挥,造成恶果,毛泽东1940年代写的批评文章愤怒指责为:“中国自从有那么一批专门贩卖马克思的先生们出现以来,把个共产党闹得乌烟瘴气,白区的共产党为之闹光,苏区与红军为之闹掉百分之九十以上……全都是吃了马克思主义太多的亏。”激愤之情,可见一斑。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还指出,1966年至1976年,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林彪、四人帮的那种反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反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对搞四个现代化、热衷于搞“阶级斗争为纲”的行为,都是顶着马克思主义的名义进行的。这种反人民的假马克思主义,不仅给中国自身带来损害,也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名声。

对这种假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损害,邓小平1980年代反思性地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改革开放以来,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克服了历史上假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弊端,也就必然性地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给世界带来马克思主义的清新之风。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之基本内涵主要如下: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能力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不可逆转;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建设现代民主国家、法治国家,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全过程的人民民主使中国出现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世界的民主事业作出独特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坚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基于此,中国反对任何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解决世界面临的难题,特别是解决生态危机问题;中国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大局,坚持推进经济全球化,坚持全球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努力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引领人类社会进步潮流。

相比于过去时代存在过的“臭的马克思主义与死的马克思主义”,今天中国共产党塑造的马克思主义,的确是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展现于世界,而且充满强烈的自信感,坚信其对世界的普遍意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塑造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为十个坚持,其中第三个是“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从党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意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等于局限于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以实践为唯一标准去检验我们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1930年就说过,“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如果某种“马克思主义”不能使革命取得成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让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能丰富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精神生活,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那就不能认同这种“马克思主义”。如果理解有误,那就必须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标准去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构建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塑造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打造出这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讲话中作了揭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其中,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都涉及马克思主义路径及模式的历史类型、历史流派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所发生的问题,除了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以外,也与如何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有关系。一方面,发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的套用,如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发生了不顾具体历史条件而照搬别国经验的做法,主要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导致体制与机制的僵化,导致封闭半封闭状态的出现,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难以提高,导致紧张人际关系的出现。一旦我们解放思想,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敢摆脱这些教条主义以及转化为教条主义的经验主义的束缚,局面就为之一变,经过新的探索实践,崭新形象的马克思主义就出现了。

当然,还需要深入理解的是,既然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是反对任何的保守僵化、因循守旧的马克思主义,是有着巨大的理论创新能力,能够生机勃勃地面向变化着的中国与世界的马克思主义,那么,这个“崭新形象”的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总体集合,三次飞跃之间不存在性质差异,只是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在形态上存在时代、历史使命之间的差异。越是临近当下,其时代意义更加突出。因此,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义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说得好:“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依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依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必将创造出越来越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形象,这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二十一世纪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最大贡献,我们必须珍惜、维护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