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在上海杨浦,“每个人都拥有一方舞台”
分享至:
 (3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21-11-25 08:10
摘要:从大处着手,打造高品质空间;在细节发力,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暖意、惬意和诗意。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2021年11月1日,全市首个全面呈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迎来开馆以来的第20万名参观者。

两年来,杨浦滨江从“百年工业锈带”转型为“百姓生活秀带”。“秀”与“锈”,一字之差,却揭示了一个城区发展的内在思路——人民的主体性贯穿始终。杨浦发生的变化,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们感受最深。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 黄尖尖 摄


老厂房改造成高品质公共空间


——“当封闭多年的厂房内墙第一次接触到新鲜空气,时空仿佛在一瞬间重叠。”

明华糖厂第一次接触外部空气的墙面。

从丹东路至渭南南路,全长近1公里的杨浦滨江岸线聚集了众多工厂,其中以上海化工厂占地最大。上海化工厂前身为1924年日商开办的明华糖厂,后经历多次修建、改造,于精糖仓库南侧加建的2层建筑被保留下来,带着一身锈迹,静静立于黄浦江畔。

本周末,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决策咨询委员会将在明华糖厂成立。而自修缮重开以来,糖厂还举办过各种大学生招聘会、社区健康师讲堂、保护未成年人主题论坛……老厂房在建成后的第97年,又重新活跃在百姓生活中。

糖厂的北侧有一面带有巨型落地玻璃的墙面。当初设计时,团队坚持要将这面墙打开。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设计师章明说:“它是原厂房的内隔墙,从未暴露在空气里,当我们把北侧界面打开,内隔墙在封闭多年后第一次接触到室外空气。”那一刻,时空仿佛一瞬间重叠,老墙迫不及待地吐纳着黄浦江畔迎面而来的江风,而杨浦居民从此又多了一处望江平台。

在杨浦滨江的开发建设中,这样的情景并不罕见。建于1927年的永安栈房,经过建筑“复制”技术,复原出双子楼的另一半,成为世界技能博物馆。烟草仓库经过“切割”,削成了阶梯状的滨江“绿之丘”。上海制皂厂变身成“皂梦空间”,祥泰木行改造成“人人馆”……这些老建筑修复背后都遵循一个原则——将珍贵的滨水空间打造成最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开放给城市居民。

上海船厂的老建筑被保留下来,变成国际时尚秀场。 黄尖尖 摄

杨浦区对滨江区域的规划研究历时十余年,每一步都深思熟虑,精雕细琢。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曾获世界建筑节年度景观大奖。2020年6月,杨浦区发布《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到2022年初步将滨江建成人民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其中老建筑活化利用是重要一环。

杨浦滨江南段岸线上,规划保护保留的历史建筑总计24处66幢。杨浦对老建筑保护分为“有形的记忆”和“无形的记忆”两种思路。“有形的记忆”是通过对历史建筑和遗存的原样保留,让其所在地块的风貌得以原味重现。“无形的记忆”则是将工业元素提炼并融入公共空间的肌理和细节中去。

孩子们在江边的工业雕塑之间玩耍。 黄尖尖 摄

矗立在滨江公共空间的艺术雕塑《若冲园》,原本是城市空间艺术家将从旧改居民家中收集来的旧门窗搭建成的一组景观艺术装置,后来被国际品牌运用到了新品创意中,设计成限量版的“窗包”。艺术家的匠心,以及城市对社区记忆的关注,让来自上海居民的“无形记忆”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在全球时尚杂志页面上。



用细心、匠心,贴近百姓的心


——“没想到50多岁还当了回‘演员’。在这里,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拥有一方舞台。”

阿路和妻子在滨江“出演”当年的自己。

阿路是土生土长的杨浦人,一天,他和老伴儿到滨江散步,偶遇了由杨浦YOUNG剧场举办的“一人一故事”互动戏剧《相遇》在江边上演。“我小时候经常在秦皇岛码头玩耍,长大后又在这里认识了我的妻子。”聆听完阿路的故事以后,演员开始即兴地以形体、对话、音乐等形式现场演绎,并引导他和妻子演出当年的自己。

江风吹拂下,毛麻仓库前的望江平台成了没有边界的“剧场”。在路人和观众的真诚鼓励下,阿路重现了当年在江边向妻子求婚的情景。“没想到50多岁还当了回‘演员’。”阿路说,“在这里,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拥有一方舞台。”

在人民城市的建设中,杨浦不仅从大处着手,为百姓打造高品质生态空间、文化空间、体育空间、服务空间,更在细节上发力,以细心、耐心、巧心让人们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暖意、惬意和诗意。

最近,杨浦“诗歌单行道”第二季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15分钟生活圈”展场四平社区亮灯了。“单行道”由同济大学与社区联合精心策划,而那些“写”在地上的诗句,每一首都来自当地居民对社区的最深记忆。

“本以为20多年过去,没人会记得我了。”在四平开了十几年店的魏老板因为一首诗重新被居民们熟知,一声亲切的“小辫子叔叔”让他又有了归属感。而13岁初中学生王泽夏视角独特的诗句又让大家直呼“好治愈”:“落叶是封挂号信/被岁月读得发黄/春天写给秋天/叶脉里流淌着金色的时光”。

诗歌单行道。

“这些诗的作者不一定是平时学校里成绩拔尖的学生或人们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不妨碍他们在这里表达充满灵气的眼界和感受。”策展人郑露荞说,1028弄就像是一条“银河”,让社区里的每一个角色都能展现光彩。

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尊重每个人生活在其中的记忆。这一方方遍及社区的“舞台”,不仅以独具匠心、真挚鲜活的方式,保留住了属于“阿路”和“魏老板”们的故事,同时也让他们获得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处处感受到动人的城市表情。



看得见的更新与看不见的共治共享


——“沿着滨江访谈了20多位居民,半个月后,这些建议都变成了现实。”

居民在江边看大桥风景。 黄尖尖 摄

去年,一份关于杨浦滨江的调研报告提交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学生徐英智和他的7人团队被聘为滨江特邀人民建议征集员。那天早上,他们徒步从复兴岛公园出发,沿着滨江访谈了20多位居民,直到晚上才离开。

“滨江可否增设一些遮阳设施和绿化?白七咖啡馆旁边的路什么时候可以修好?卡其乐园平时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但场地周边只有饮水池,却没有洗手池……”半个月以后,徐英智提出的一个个建议都变成了现实。

杨浦滨江南段共有9个党群服务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处。它们除了提供便民服务以外,每一个站点都是一处人民建议征集点,就滨江区域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各个方面,在一线接受居民提出的“点子”。

总书记到过的“人人屋”党群服务站。 均 黄尖尖 摄

绿之丘每日开放观景台,最初就是被居民“投诉”出来的。“我是大桥居民,见证了滨江工业带几十年的发展。绿之丘作为一个公共地标建筑,可否开放室外观景平台,让我们进去怀念一下往日时光?”在人民建议征集平台上收到的工单中,很多是杨浦居民带着感情的建言。

而除了问计于民以外,杨浦滨江还将成立滨江综合开发管理决策咨询委员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在内的专业人士成为首批专家组成员。

“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之初,人们考虑得更多是这座城市可以给人提供什么。建设“人民城市”,不只是简单的“供给”关系,而是一个调动多方积极性、发挥多元作用的共建、共治的过程。

杨浦深化拓展“一线工作法”,让构建治理共同体的实践也在社区遍地开花。江浦路街道的辽源花苑三个小区的围墙倒了,合并成一个小区,居民为何叫好?社区规划师陆勇峰道出了个中缘由:“更新项目跳出一个小区的边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一位居民参与,平衡多方利益。”看得见的社区更新,背后是看不见的共治、共建与共享。

市民在滨江水厂栈桥上跑步健身。 黄尖尖 摄

多年来,杨浦区通过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区转型创新创业区的升级道路。打破“围墙”,联动融合,本质上是实现“人民城市”的开放共享。

未来,杨浦将全面建设集聚3000家以上创新企业的“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打造市级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全面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以“人民城市”理念建设世界级滨江……这需要发动广大人民的参与,更需要城市管理者时刻怀着对人的最大尊重和敬畏心来建设人民的共同家园。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黄尖尖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