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更名后脸书又一重大转变:关闭人脸识别系统,删10亿人数据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瑛 2021-11-03 17:16
摘要:脸书的“突然转变”可能激起一片涟漪——在全球范围内,对这项充满争议、尚未规范的技术的审查或将趋紧。

继上周宣布更名“元”(Meta)之后,脸书近日又作出重大决定:关闭其人脸识别系统。媒体指出,作为全球最庞大人脸识别系统的拥有者,脸书此举将再次引发全球对隐私安全和软件技术监管漏洞的关注。

删除10亿数据

据外媒报道,脸书人工智能副总裁罗姆·佩森蒂(Jerome Pesenti)2日在Meta官网发布了这一消息。他表示,出于隐私方面的考虑,公司将在未来几周内关闭脸书人脸识别系统。关闭该功能后,将导致超过10亿人的面部识别数据被删除。

2010年,脸书开始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主要用于“标签建议”功能。通过该技术,用户可以在照片和视频中自动发现、标记自己。目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脸书日常活跃用户启用人脸识别功能。但此前,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启用或关闭该功能。

据悉,脸书启用这项技术的初心,是为了方便用户之间更好地互动,从而增加用户粘性。然而,随着使用日益广泛,人们对这项技术的争议也越来越大,争议主要集中在其准确性、潜在种族偏见、隐私安全等问题。

目前,脸书正因为潜在安全问题而遭到广泛审查,佩森蒂也提到了对于人脸识别技术适用性的担忧。“我们需要权衡面部识别的正面效益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监管机构尚未提供明确的规则,”他说。

调转方向

《纽约时报》指出,人脸识别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曾给脸书带来流量,但其司法不确定性也使这家社交媒体巨头饱受困扰。脸书为此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是公司发展进程中一个“众人皆知的问题”。

近年来,因为这项技术的安全隐患,脸书频频陷入用户数据泄漏风波,经历了长达数年的“诉讼长跑”,并为此支付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巨额罚单。扎克伯格也多次出入国会作证,不得不与监管机构周旋。近几个月,公司前员工们的诉状更让扎克伯格不堪其扰,甚至有人喊话要其让出CEO之位。

另一方面,近来种种迹象表明,扎克伯格迫切希望公司能与负面事件做切割,同时力求转型。在监管趋严下,隐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脸书前行路上的沉重沙袋。结合脸书上周更名来看,调转方向,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佩森蒂也表示,公司并非要彻底“雪藏”人脸识别技术,该技术仍可能运用到未来产品中,例如社交网络或拍照眼镜。“以后,我们仍然将人脸识别技术视作强力工具,满足人们验证身份、防范诈骗和身份盗用的需要。”

激起涟漪

《华盛顿邮报》指出,脸书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完善的人脸识别系统,它的“突然转变”可能激起一片涟漪——在全球范围内,对这项充满争议、尚未规范的技术的审查或将趋紧。

由于争议越来越大,不少大企业也纷纷避让“雷区”。除了脸书以外,亚马逊、微软、IBM等科技公司此前也都暂停使用旗下的人脸识别产品。

网络隐私专家、美国东北大学法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伍德罗·哈佐格(Woodrow Hartzog)表示,脸书的决定是一个“胜利”,表明需要对科技公司进行持续的隐私倡导和批评,同时也表明,“这些技术并非必不可少”。

不过,也有一些相关利益群体提出异议。数字权利组织“为未来而战”活动总监凯特琳·乔治(Caitlin George)认为,人脸识别技术的价值毋庸置疑,它将影响数百万人的生活。同时,她也告诫脸书不要将此作为一种公关噱头。

事实上,随着近几年技术的发展成熟,人脸识别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包括门禁系统、旅客登机、酒店入住、犯罪追踪、智慧办公等。但如何规范和监管仍是盲区。

美媒指出,在脸书“一刀切”做法的背后,也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层面仍缺乏相应的监管和立法。

美国电子隐私信息中心(EPIC)执行主任艾伦·巴特勒(Alan Butler)表示,仅靠一家公司改变是不够的,还需要美国政府为隐私保护实施更有力的举措。

据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等机构已有所重视,正在加强对人脸识别的监管力度;同时,包括波士顿和旧金山在内的一些州和城市正在设定规则,来明确、限制或禁止该技术的使用。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