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这个韦小宝,痴迷“画竹”,画不一样的竹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1-10-26 17:49
摘要:突破常规,探索“画竹”新意。

“我喜欢画画,对画竹更是情有独钟。”韦小宝说。

10月26日,“双清”—竹亦禅茶生活艺术展在金刚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继2019年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个展后,时隔两年,画家韦小宝携他的新作再至。

此次展览,数千平方米的展厅内,一幅幅以竹为主题的国画,让观展者仿佛置身于一片清雅静谧的竹林之中。

“痴迷”于画竹,受到圈内认可和赞誉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竹。”韦小宝说,“对有些人来说,竹子可制作成生活中的日用品,贯穿我们衣食住行;对有些人来说,竹子是一种精神符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们以竹为师,向竹学习,竹也带动我们更好地进步。”

画竹,始终是他最爱。对韦小宝来说,竹子是一种喜物,一段乡愁。1971年出生的韦小宝,长在四川。他的家乡处处有竹,儿时玩耍都在竹林中,家中器皿也多用竹编。

回忆儿时生活,韦小宝说:“‘居有竹’根本不用刻意去追求,那是一种唾手可得的生活标配。因为竹在身边,画画就从竹开始了,一枝、一叶、一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韦小宝说自己“痴迷”于画竹子,“每一次勾勒,都仿佛站在竹林中,感受竹叶飘落瞬间的美,这种感觉可以使人安静。”

2014年,他师从韩天衡研习画艺,开启了作画的另一阶段。为了画竹,他经常去浙江安吉观察竹子,体会竹子在不同季节、天气中的不同状态,在画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满纸细竿数枝,劲节挺拔,大叶数片,随手写去,神全气足;构图简洁大气,疏密有致,一派诗意盎然。

2017年、2019年,韦小宝在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宝龙艺术中心分别举办了两次个展。他的竹子受到了圈内的认可和赞誉。画家方攸敏看了韦小宝的墨竹后说:“你的作品自然大气,构图不流于一般。”作家沈善增点评小宝的竹时说:“所画墨竹,竿细叶大,特别有韧劲,有生意。以前板桥画竹,竿细叶细,但他的墨竹并不是主流。小宝的竹有点这种风格,但又把‘纤竹’的柔韧和勃发,适度夸张地表现出来,一不小心会自成一派。”

突破常规,探索画竹新意

“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画竹不难,难的是画出新意。和前两次个展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展览上,韦小宝笔下的“竹子”,有了新的探索和突破。

现场展出的作品,有相当数量的“金竹”,画在黑色宣纸上尤为显眼,画家在画面中再勾勒一轮明月,竹子的枝叶仿佛染上了氤氲的月色。

这样画竹的灵感来自一次观剧“偶得”。韦小宝告诉记者:“2019年,有一次看电视剧《佛陀传》,镜头里经常在夜空中出现一轮明月,当时就觉得这个画面特别美也特别安静。这给了我启发。我想,能不能在我的画里面,也画出这样的意境。”

几次探索后,韦小宝画出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在黑色的宣纸上,用白色颜料画月亮,用金粉画竹。出来的效果很安静,富有诗意和禅意。

新冠疫情全球暴发以来,作为画家的韦小宝也尝试用自己的画笔去安抚疫情下的人们。“人们需要一种更安静的状态,有更柔软的心境,才有更强大的内心力量去抵御对疫情的不安。”

在青瓷上画竹,也是韦小宝的创新尝试。相比于此前韦小宝擅长的弟窑梅子青色,这一次展览上的青瓷作品,他尝试了哥窑粉青,效果惊艳。

“中国人尚玉,青瓷釉色温润如玉,实现了人们化泥为玉的朴素愿望。竹是岁寒三友之一,承载着中国人的气节和傲骨。”韦小宝说,“两者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人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青瓷的温润绿色衬托出竹子四季常青的特点和绿意盎然的生机,竹子的气节为青瓷的温文尔雅注入了灵魂和傲骨。”

一个文化圈的好友为他的这次展览题写下“小宝写竹竹能语,方家品茶茶自诗。”竹,指的是韦小宝笔下的竹;茶,指的是“茶仙子鲍丽丽”的茶,也是此次展览“双清”主题的另一元素。

韦小宝解释:“中国最有名的两片叶子,一片是茶叶,一片是竹叶。这两片叶子,都是最中国的符号,都富有禅意,都可以清心。这次展览的主题‘双清’,就是希望在茶带来的清新和竹子带来的安静中,带大家进入一种真实、平淡、宁静的生活状态。”

画家韦小宝

本次展览展至11月21日。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